上古全真諮詢網

佛道修學釋疑108問:11-12問

第十一問:修道者該如何於初發心時奠定正確的觀念,具足正知正見?

    今生得人身,有緣接觸到修道,猶如海龜於大海中,看到浮木有一空洞,牠的頭從水中伸進木頭的空洞並探出頭於海面上,機率很少且非常不容易,人生總是載載浮浮,尋尋覓覓,不是每個人都有好的因緣可以進入修道的門內,有些有好的機緣,可惜錯失及遲疑,期望家庭、事業、兒女、身體一切順遂,才要開始修道,似乎在討價還價,殊不知機緣稍縱即逝,錯過了,不知要等多久呢!有些修道之路較坎坷者,容易碰到邪門歪教,心術不正的主事者,一旦沒有能力判斷而信了他,那麼修道的正確觀念馬上就被誤倒,無法確立正知正見,路就一直偏下去了,非常可憐,即使渾渾噩噩轉個幾年,有幸碰到善知識來誘導,也很難回歸到修道正念上,尤其我執重,心無法歸零,不能重新接受正確的觀念,非常可惜。因此需要審慎地看待修道之路,是非常危險且充滿誘惑的,一旦不慎挺而走險,危機四伏啊!
    因此佛陀常告誡弟子勿忘初發心,如何使真正初使啟發那顆願修道的心,能夠維持恆常的溫度,建立正知正見,持續下去而不是只有三分鐘熱度,那麼絕對要奠定良好的正知正見,唯有不動不搖,有堅定的信心,修道才能一直持續下去,而且是終老一生,越學越深,而非只有十年、二十年而已。


第十二問:如何選擇正確且有助於修道的道場?如何擇檢善知識?


    建立正知正見,對修道者來說非常重要,首重於道場的選擇及善知識的依止,好的修道場所不是以外相來衡量,它不必富麗堂皇,不必人潮洶湧,不必政商名流,不搏社會版面,不需參與政治鬥爭,它可能矮小簡陋,可能窮鄉僻壤,可能人煙稀少,也可能再平凡不過,這些都不必在意,重要的要清淨而不雜,幽靜有門道,主事者有修有為,可以教你如何釣魚,而非只給釣竿,可以解惑而非只有一味地要你去悟,可以教導如何漸進修持,而非只求俗世上的功名富貴,可以將實證與你分享,而非紙上談兵,可以教導你提升心性的層次,提高靈智的覺性,而非教你執著如何使色身強健,乃至長命百歲,從主事者的身口意去細細觀察,自可了然於心,清楚判別,另外,道場中的人我是非,是純屬個人行為或主事者所導致?這些都可以用來擇檢善知識,尤其初入門修道更是不可不慎。


佛道修學釋疑108問:9-10問

第九問:三世因果是佛道共有的共識,該如何了去因果?什麼才是最好的方法?

     各人業障各人了,各人造業各人擔,佛道都相信三世因果,也承認因果法則:如是因、如是果,因因果果三世造,有因必有果、善因得善果、惡因造惡果……,這些都說明了因果關係,可是該如何了去這些因果?各道場有不同的解釋,多半離不開辦場法會、誦誦經來化解,而是否能夠化解,須視主事者的修持及當事者的誠意,頂多也是重業轉輕業罷了,其實,如果可以自己在家裏誠意地誦經回向,日子久了,自可體會出功效及效果,重要的是要心誠意敬,拿出最大的誠意,再頑強憤恨的債主,也會接受,何況他們清楚明白讀經才是最好的方法,是唯一可幫助他們的一條路。

第十問:佛教的自性佛與道教所說的靈光所指的是什麼?

    佛教所說的自性佛,是清淨無染的佛性,心性跟覺性具空相,無妄,真如性,猶如釋迦牟尼佛所說:「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只要漸進修為,撥開障蔽及烏雲,人人都有清淨的佛性,而且是永遠存在的。
    道教講原靈、靈光、本靈,其實只是名相上的不同,指的也是靈知的覺性,永生不滅的靈智,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靈性,也是要透過不斷修為使其顯現,達靈體合一,了了分明。

    佛道都以「藉假修真」來比喻臭皮囊的短暫、生滅,以「修真」來喻指靈的空性不二、無斷滅性,  廣公上人在有生之年也曾提過:「我這身體沒寄託,但我的靈光有寄託,有個地方可去,有一天靈光會離開這個假體往生西方」。可見靈智覺性是永恆不滅,無妄無執的。


佛道修學釋疑108問:7-8問

第七問:當今的佛道亂象對有心修學者產生什麼後果?

    初發心者信心尚不夠堅定,容易被宗教亂象絆倒,而退道心,已有堅定意志心,肯信願行持,真正發心向道者,看到這些無益於修道的現象,只好自行閉關或搭茅棚自修,減少與世人的接觸,重心著重在自力解脫,不與凡塵俗事接觸,被世人稱作自了漢,當然俗世中也失去行持並重,可實修實證的人才來教化更多的人,相對的實修者也沒有渡人的機會,對整個修道層面來說是兩敗俱傷的。

第八問:佛教與道教的法會,真能消災解厄、超渡拔薦、免除災難嗎?

    佛教的法會琳瑯滿目,都是為了契合因應眾生的需要,有的稱可消災解厄、解冤釋結,有的稱可化解業障、轉化共業,有的稱可替往生者超薦拔渡,使其品位上升,更有的水陸空大法會,稱可全面性超渡有形無形眾生……..,近年來,更有道場舉辦祖先上升法會,簡直荒唐至極,相信主事者們都有著一顆無量悲心來替眾生服務,但是一回二回,無數回的舉辦後,便流於形式作業,忘失初衷,信徒也在聚眾氛圍中迷失而沈浸其中,如果主事者能夠不被眼前金錢名利誘惑,且本身持續自修,有到一定的修為,那麼所主持的法會才會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反之,主事者被信眾哄抬,迷失方向流於功利而未持續自我精進,那麼法會的效果可想而知了,況且冤親債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怎會是一場法會就可化解,六親眷屬各個業因造就業果,豈是一場法會向仙佛賄賂便可消之殆盡,如果沒有十分地誠心誠敬,恐怕也只是徒勞無功,花錢圖個心安吧!
http://www.tsaitruee.com


佛道修學釋疑108問:5-6問

第五問:當今的佛教與道教,出現了什麼樣的亂象?與最初的宗旨是否有所違犯?

    佛教與道教皆出現了為因應眾生需要而設立的法門或立法,如佛教的法會、超渡、經懺等,道教的普渡、咒術、符籙求財、甚至地理風水卜卦….等,美其名教化世人,滿其所願,皆與佛道同源的修心修性有所背馳,也違背了教義及戒律,這些世間法,都只叫人一味地向外索求,忽略往內修持,找回本來面目的靈智覺性以及清淨的法身,完全與當初教法緣起的本意偏離,出世間法的解脫更遙遙無及,尤其主事者多半收受金錢,有的更是暪天喊價,信眾布施或是供養者不僅花錢,更得不到法的益處,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六問:佛道亂象對現今社會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佛道的亂象,小至精舍、宮廟,大至寺宇、財團乃至山頭,各據獨霸一方,甚至企業化經營者,也都出現種種亂象,信徒們一味地求,執事者一味地辦法會、活動來消解眾生的渴求,圓滿眾生的願,以為化解眾生的苦,卻忽略了教他如何釣魚,而眾生在亂象中浮浮沈沈,盲目愚癡地從眾,沒有主見,日子久了忘了自己當初求道的發心,也忘了自己的苦,有的在團體中被名利所綁,被是非所擾,不知不覺又捲入另一漩渦中而不自覺,繼續造更多的惡業,用更多的時間、金錢消彌所造下的惡果,想求心安解脫,忘了本份,壞了家庭,也難怪有些世間人對修道者非常反感,使得人們對修道的真正意涵有所誤解,這實在是修道者必須要共同面對及負起責任的。

http://www.tsaitruee.com

佛道修學釋疑108問:3-4問

第三問:佛教與道教是如何緣起的?兩者有何共通之處?

    道教自上古黃帝時期便已成型,只是缺乏文字的記載及道學的著述,多半是師傳弟子,口耳相授,直到張道陵天師創立正一派,才落實道教的經典制度,而佛教則是在佛陀入滅後,經過多次的結集成經,自印度傳入中國,原始佛教教人自利,了脫生死,被後人作文字上的分別,稱作小乘佛教,傳入中國後,被許多教界長者稱要自利,然後利他,因而演變成行菩薩道的大乘佛教、人間佛教,佛教與道教最初的本意未變,卻已被人為來劃分、區別,他們的共通之處是都有各創教派,各立門戶的現象產生,甚至違背教義者也比比皆是,也都在世間上產生不同程度的宗教亂象,一發不可收拾,本是同源,如今如此,怎不令人唏噓。



第四問:學佛與修道兩者間有何關係?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學佛是學佛的行儀,包括行住坐臥,學佛的空心,獨一不二的真心,學習佛陀的教法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將文字般若轉為智慧般若,而後成為實相般若,入中道實相觀,其最終的目的要掃除貪瞋癡,回復本性空寂的自性清淨佛,種下修道的種子於八識田中,即使今世不能成佛,也種下未來修道的因緣,待時機因緣成熟,自可證道成道。
    今世的學佛者,都稱當下一念清淨則是西方淨土,一念造惡則入地獄,強調心念的重要;而修道的主要方式也是煉心性,在俗世凡塵中一層一層抽絲剝繭,掃除根深蒂固之習氣,令其斷而不生,修身修性,靈體和合,藉假修真,無常來時,不去執著,永生不滅的靈性,超昇自在,其靈性的稱呼與佛教的自性佛是相同的,佛教的三無漏學戒定慧達成時,清清朗朗、空性自如,道教的長生不老煉丹術,被有心人士拿來長養肉身延年益壽,而忽略了靈的修煉,事實上戒定慧成就才是道教真正的丹術。

http://www.tsaitruee.com




佛道修學釋疑108問:1-2問

第一問:「佛學」與「學佛」有何不同?佛弟子該如何於修學路徑上拿捏得當而
        不偏頗?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漸漸被學術研究者拿來作為一門學問看待,肯學修並重者,了解佛學的深義且身體力行,實修實證,在修為上有所成就,可說是增上緣;然而有一部份學者,將它當成世間學問,無形中壯大自己的聲勢,爭名奪利,爭個你死我活,甚至自立教派,自吹自櫑,犯大妄語戒,生驕慢心者不在少數,完全失掉了佛陀教法的最初衷,扭曲了佛教教人學習佛陀精神的本意:「苦集滅道四聖諦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三法印」,最後還把學佛與佛學混為一談,誤己誤人,一盲引眾盲,相偕入火坑者比比皆是,如何拿捏得當而不偏頗,確實必須非常謹慎小心,佛弟子在佛教教育的引導中,如果可以依教奉行,依法不依人,不去崇拜偶像,以戒為師,親身力行,自躬自省,隨時檢視己身之所行,己心之所念,建立正知正見,當可平順行於修道路上,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摸索。

第二問:佛道本是同源?當今世風日下,為何佛道各據一方且互相對立?
    依據記載,道曆已有四七零八年,佛曆也有二五五五年,若以先後順序來說,道教是早於佛教的,但就佛教的根本及中心思想來說,佛道其實是同源且無庸置疑的,怎麼說呢?
    早在梁武帝時期,雖然其推崇佛教,但也重視儒學及道學,並認為儒、道源於佛教,主張三教同源;而天師張道陵晚年所創立的正一派(俗稱五斗米道),奉太上老君為始祖,以《道德經》中的「無為而不為」、「柔弱不爭、清靜、寡欲」為主要教義,中心思想其實與佛教大同小異,只是後人忽略最初教義,以施法、咒術、符籙為主,然而其三皈、九戒、十二願與佛教三皈、五戒、十善、齋戒等精神是互通的。
    推就最早時期的道教修道人,他們也都參禪打坐、少食茹素、持齋,與佛教的燃燈古佛時期修道方式沒有不同,只是佛道傳至中國,成為宮廷內互爭互鬥的工具,雙方各執己見,演變成今日的互相對立,實在可惜,有人說佛道同源不同歸,也有人說佛道根本不是同源,這些也只是世人在咬文嚼字、戲論一番罷了,回溯其根源都是要找回本來的心性法門而已。


http://www.tsaitruee.com


真道的復甦

  • 在當今無所不有的宗教亂象中,不如法的是占多數的,之所以用不如法來統稱這些宗教,是因為他們都失卻了修道本意,不論是佛陀、老祖宗、道祖、或是阿拉摩西,當初都是本著初心正意教人修持靈性,但後人卻將其宗旨誤解轉而偏向不如法」之中,造成今日各宗各教幾乎不知靈性修持的目的與目標,各個成了人為宗教;即使世間有很多教人為善的宗教團體,宣揚要說好話、做好事、行人間菩薩道的,不好意思,那是孔子的儒家教育,做人的基本道理,都只是教人修六道輪迴而已,也許您會說:「只要教人為善的都是好的宗教。」那麼,比較嚴苛點來說,如果有一個方法今世就可以讓您獲得解脫,不再輪迴落入生死大海,那麼您取或是不取呢?
  • 上古全真在復甦初期絕對是艱辛的,一定必須經過許多的風雨與磨難,尤其由還沒有文字記載的五千年前傳至今天,五教同源的法流已失,各教相互抹黑製造對立,連無形界也在未經永續管理之下亂成一團,失去章法,是個難以掌管的燙手山芋,因此上古全真要再復起,不同的教化形式與各司其職的行使權限,絕對是必要與必行的,才能有方法對治已經有別於古代單純的神靈系統;無形宮在默守等待中經過五老應化、五佛理教、七佛住世、三佛收圓的準備期後,真正進入全真推動期,包括職務調動懲治有過之仙靈、全真眾道尊領旨降世、由天道轉為地道,亦即由出世修法改為入世修法,還有定點磁場轉化、統領軍頭佈點、陰界整頓、生死簿的轉變等,都是為了要復原上古全真的原始風貌,對無形宮來說,是項艱巨的任務,除了導正錯誤的修行方式,還要破除迷信,破除眾生執著於文字名相之中、追求神通鬼通之中,種種的偏差觀念豈是一般道場叫眾生花錢了事就可解決,尤其本教的修持方式與坊間道場大不相同,如果不是靈的層次是稍有程度的,聽也聽不進去的,除非他的苦吃的已經夠多,否則要他修靈性與自己的肉體溝通,就更是困難了。

                  為因應當今時勢與環境,全真道人將原本出家住觀修行的出世修法,轉為入世修法,由
         不娶妻室轉為在家修道,以圓滿塵世俗緣,其上古全真宗旨如下:
  • 修真、修一、歸真一  修性、修靈、回本來
    性真、性純、身和合  靈智、靈現、化外緣
    終有萬境、亦能了空  無有空空 `、空者是也

    修靜、修定、深靜定  修淨、修意、自淨意
    身靜、身定、體安住  心淨、意淨、靈體合                        
    終有俗塵、亦能化解  惟有靜定、深入是也                      
    全為復古  真為歸源  返千古修性命  達真性以續命                            
    縱使有礙、不懼不退 一鼓作氣、勇往直前  此生只為成道也。

    宗旨所表達出的全真主要精神、教義,其實皆未改變,仍以修性為主,達識心見性,深靜定慧,雖是入世修法,但在戒律、定功、慧學上可一點都不馬虎,屬於無為修法;在篩選弟子上更是嚴格不放水,不僅入門門鑑高,考驗隨時都來,過程中也有開除機制,一旦開除,即沒有轉寰的餘地,乃至靈體被斬,終生逐出師門等嚴懲方式,等同出家清修自苦的頭陀苦行。

毛毛蟲在回家的路上 37

  誰創立了「全真教」?主要是在修什麼 ? 全真教又稱全真 道 ,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間,由王重陽於陝西終南山所創,稱為北宗,另外南宗則以張伯端所創立以內丹修煉為主的教派。 金朝初年北方三大道派中,全真道晚於太一道、真大道,但教義教制更為完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