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的開!放得開!
修道要有健康的身體,生活就要有規律,還要看您的心,是否想的開、放得開,想的開就容光煥發,想不開就苦瓜臉,所謂「相由心生」,一點也沒錯!
修道要以儉為寶,不只是日常用物當儉而已,一切事都要常思節制,如道家所說:「儉於飲食可以養脾胃,儉於嗜慾可以智精神,儉於言語可以養氣息非,儉於郊遊可以擇友寡過,儉於酬酢可以養身息勞,儉於夜坐可以安理舒神,儉於忮求可以清心寡慾,儉於思慮可以去惱息擾」。
凡事省得一分,即有一分之益,古人道:「寡慾以養精,寡思以養神,寡言以養氣」,善養氣者----氣欲順而不逆,欲柔而不強,欲定而不亂,欲聚而不散。瞋恚帶來的危害:「氣逆不順,強而不柔,亂而不定,散而不聚」,所以修道者最忌「瞋」字,一般人也要避免。
另外,無心、無情、無意的內心世界會比較合乎上古全真的修持,不是要修道者變得無血無淚,也不是冷漠而是清明,只是比較自然一點,因為太有情、有意,就會到處攀緣,到處染著,到處有阻礙,到最後去哪裡都成了負擔,無形的包袱太多了,什麼都放不下的時候,就變成了辦道的絆腳石!
最高的「道」,是「至道」,無能無所,無視無聽,只有即刻守住的這念心;守道,就是要守住這念心,不生二念、不生三念,只有當下這一念,所謂「多知為敗」,只有第一知,不隨著外境或心念,起了第二知、第三知,時時刻刻覺察、覺照、覺悟,守著這一念覺心、真心,保任這個靈性、覺性,行住坐臥不離當下這一念,不緩不急,安詳自在,保持寧靜與清淨,「靜」了就有智慧,「清」了就沒有貪、瞋、癡、慢、疑、邪見等諸多煩惱,不生不滅的大道自然現前,覺知的靈性自然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