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修道真言 66

 

不要執著於文字把修行呆板操作!

以佛學論說而言,身見結(我見)、戒禁取結、疑結,這三個結要破除掉,才能够證到初果;再來貪、瞋淨化,才能够證到二果;再淨化,來到前面三結與貪、瞋都止息了,也就是「五下分結」止息,才能證到三果;再往上,把「五上分結」:「我慢、無明、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都斷除了,就能够證到阿羅漢果。聽起來還挺複雜,上古全真認同多聞博學藉以作為修道之方便,但也不鼓勵執著於文字規則,呆板操作,總之,正知正念而後正定,都已經捨去自我,來到了無我,不能以刻意的心態來修,應該把輕鬆、喜悅、真誠、覺醒的心拿出來,由外境的如實觀察,反觀於內境的如實觀照,靈性智慧才會真正凸顯啟發。

佛學裡的「四念處」,包括「身、受、心、法」,是由淺入深,讓修道者全面醒來的方式,「身」是最粗的,再來是「受」,再來是「心」,來到「心」時就非常微細,如果不透過明覺靈性,來發現身體的衝動,就不可能覺察到起心動念,如果對身體的動作,没有清楚的覺察,就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潛意識與潛伏心態,看不到自己的潛伏心態,就看不到内心裡的「十個結縛」,就没辦法斷除那十個結!「身念處」就是每天的歷緣對境都要清楚的覺察;「受念處」,除了少部分時間進行靜心打座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動態中,都在修行,包括身體動作的覺察,行住坐卧、語默動静,都要清楚的覺察,然後進一步去感受,真的去覺察到自己的感受,也就會尊重眾生的感受,才能够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會出不應該用「意思食」、用主宰欲去主導要求别人。「心念處」,則是照見到我們的心理病,才能够找到「病因」,找到「病因」,亦即找到「苦因」,也就是「集締」,當找到「集締」,才能够對症下藥、對症治療,這個對治、治療的過程,就是「道締」的實踐,修到親身力為並落實才是真的修道,才是真的沒有把佛學文字當作口號來呆板操作。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修道真言 65

 

談談「問心無愧」的固執個性〜

世間人或是許多在持戒、修善的行者,本身在社會上行善植福,好事作的不少,又認為自身人品高、道德高,因此在面對世間的人情世故時,即使遇到諸多困境,總會說一句:「我某某某,問心無愧」,不認為自己也需要檢討改進,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一向重視道德素養,越是自覺問心無愧,越不容易改變他現有的想法、作法與個性,反而變成一種固執執著的個性;自己認為問心無愧的人,都有:「我何必迎合別人、遷就他人、我不要說好聽話、我不要拍人馬屁……」等想法,主要還是他依照著自認的問心無愧,展現了自許、自負、自傲、自賞的個性問題,不自覺的以自己的想法和作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事情,形成不合群的個性,難以融入人群之中,必會引發現實人生的困難與苦惱,這是固執己見又不知自我檢討造成的後果,也因為未能即時反思,又進一步變成了不自覺的缺乏慚愧心、謙卑心,貢高我慢的心非常高漲,有很多的修道者都是這號人物而不自知。

上古全真隨時警惕自己也提醒大家,需知:「問心無愧不能以善心、良好的處事作為、良好的人際、世間的成就來依據」,更要明白:「修道要面對的是天地間的問心無愧」,人間的問題與困苦,要有誠心、真心、耐心、慈心與靈性慧心去一一處理,不是自己問心無愧就好,還要互相尊重與通情達理,千萬別因為這個剛復固執的個性,變得無可救藥,共勉了!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靈性戰役 12

  為什麼說「無我」就是「真我」? 因為在邁向靈體合一的過程裡,其實就是執行一場刻意消滅自我的行動,殺剿的是虛假的自我,死亡的也是虛假的自我,除了保留肉體之外,要做到「全面性自殺」。 自我的虛假消失以後,城堡沒了、意識空了、執著也消失了,所留下來的空缺也不須再找一個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