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52


為何會有大乘與小乘的分別?

很多人不喜歡談到修行,因為不想關心生命事實,也不重視自己的處境,認為修不修行對自




己的正常社會生活沒有什麼直接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由於宗教問題層出不窮,因而使人




「談修色變」,退避三分!






佛教的特點是「一再結集,一再分裂,最後是分頭多極發展」,若以過去佛陀專門宣講厭生




遁世而又言行一致的學説來說,對於當今社會生活並無多大的吸引力,因此使得佛教對人生




的基本判斷,也邏輯性地衍生許多新的理論問題和宗教問題,不斷作出新的解釋,以滿足社




會多層次的需要,因此,只要是流向新的民族和地區的佛教,就會帶上該民族、該地區的新




的色彩,傳播的內容也就越豐富。西元一世紀以後所形成的所謂大乘與小乘兩大佛教體系,




就是反應佛教為適應社會不同階層需要與地區特點的不同,從各種外道中吸取營養,促使各




自競相發展的繁榮景象。





這個競相角逐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是以大眾係為主,轉化成內容龐雜的大乘佛教,為了爭奪




信眾,完全離開了原始佛教的基本特徵,;二是以上座部為主,保持較多早期佛教的特色,




是所謂小乘佛教;後來演變的大乘佛教日益盛行,認為人的渴望是有神性的力量以及它們賜




予的恩惠來支撐,而宗教修煉對世間的生命有相干性,因而適用於俗人,教人用向善的意念




來指引人生、指導生活,開始強調佛陀是一位救世主,開始強調儀式、祈禱等等,一直流傳




至今而成為主流。




佛教背離了原始初衷,著重研經講論,學問僧專攻學術研究,以當講經說法的座主,或是專研一經一論的論主為榮,佛理雖研析透徹但是瑣碎繁雜,衍氾不實,嚴重地與生活脫鉤;大乘僧」雖能把信仰、教理、生活融為一體,走向社會階層廣度有情,但是度眾內容皆與解脫無關居多,二者都缺乏真修實證自行應證,只在心地上下功夫,未在清淨本性上修持自性,因此無法了解自己,更別說是走入人心,也就失去了佛法的基礎,與解脫相違了(待續)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毛毛蟲在回家的路上 37

  誰創立了「全真教」?主要是在修什麼 ? 全真教又稱全真 道 ,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間,由王重陽於陝西終南山所創,稱為北宗,另外南宗則以張伯端所創立以內丹修煉為主的教派。 金朝初年北方三大道派中,全真道晚於太一道、真大道,但教義教制更為完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