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問:「本來面目」指的是什麼?「涅槃解脫」又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個「本來面目」,不需外求,禪宗講照見本來面目,《心經》講五蘊皆空,《金剛經》說無一切相,而眾生因生世輪廻不得解脫,因此本來的面目是什麼,已經被障蔽住了,甚至壓根兒把它給忘了,不知就在靈知妙用的覺性上,反而到處去追尋、抓取,到頭來一場空,還是盲盲目目,沒有絲毫的進步,講白一些,就是人人本具清淨的自性佛,也就是本有的靈智覺性,即使因為累世因緣不同,其層次略有差別,但只要方法對了,都可以漸次提升而開顯出來,經過明師的導引修學漸有所成,實修實證,由靈應證,假身再與之配合無礙,智慧一開顯,習氣種子漸少,俗事外塵漸捨,日以繼夜,靈體合一後自可見清淨的本來面目,但這必須要親身實證才可體驗出其中的奧妙,不是用文字、言語可一語道斷的。
當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凡塵俗世對你都不再產生困擾時,就是當下的解脫,心中的淨土極樂世界,也就浮現眼前,不只心解脫,身也解脫,身輕體安然,自在亦安在,當靈性智慧一起,事事皆無礙時,靈能依修持而提升,心性純淨,終有靈性歸天,復古歸源之時,此即是涅槃解脫,而非肉體死亡叫涅槃解脫,用文字來說明白一些就是不再墮入六道輪廻中永無出期,而是達真性以續法身慧命。
第三十二問:如何守護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此六根門容易因色、聲、香、味、觸、法而產生種種的識分別,一旦起識便容易造業,分別、執著、對立,因此當像防賊一般,緊緊的守護六根門,不讓外塵趁虛而入而起作用。不是要你不聽、不看、不想、不聞、不嚐、無心,因為外境的種種現象,不是你不要就可以不產生,一切都是生生滅滅,生滅無常的,事事如幻如夢,沒有永恆不變異的,因此必須有靜定的心,這是需要時間下工夫的,一點一滴,練到外境一來,隨它而來,不起分別,不起煩惱,不用心去取相?自可了然自在。
而如何有靜定之心,除俗務抛捨之外,鎖事也要減到最少,真正在修的人是與世俗背道而馳的,不是不通人情、只管自己,而是在圓融中有自己的時間規劃,生活作息,而不會干擾、阻礙到別人,這樣,六根才能漸漸清淨,心也才能靜慮,對自己是必須要嚴格而不馬虎的,這樣才能在修道上有些小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