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修道真言 68

 

不要讓心有染污與不純淨的缺陷!

修道要學習認錯,認錯愈多錯愈少,愈不認錯錯愈多,在平時要常常認錯,要常常自省覺察,知道自己的缺點和優點,當敢講越多自己的缺點給人家聽,表示您越來越接近聖賢之路,因為肯講自己的不好給別人聽,表示您心地光明,表示您不想隱藏自己的不好,那麼就會越修越好。

眾生總是想要常常被讚美,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才要一份讚美來自我肯定,不知生命的自我肯定,對自己行為的肯定,是要靠自己做出來才有效果,才有力量,如果對自己都沒有肯定,那別人就感受不到光和熱。裟婆世界裡的眾生,就是衝突不斷、痛苦才會不斷,因此我們才需要修行啊!大家也不用氣餒!因為這些都是幫助我們修道的助缘與善缘。

如果内心裡面,老是認為自己的境界比别人高,别人的境界很差、矮我一截,這樣就是內心裡有微細的瞧不起别人,就算您表面對人好,也還是有「我慢」在流露,也就是說您對别人的慈悲、柔軟,都是帶有染污、不是最純淨的。所以,修道很重要的一個心態,要去看到自己內心意識裡面,有哪些微細的、不平等的、分別比較的心,如果已經能够去看到這個層面,把它調整好,自己跟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他一旦需要我幫忙,我有能力、我能够幫得上忙,我就幫忙,以慈悲出發,而不會瞧不起他。《道法全真經》裡所言:「修道之敵,無有他物,皆出於自心所造,自作魔,擾自心,障己道,直怪外塵所害,未知己心薄弱,無有堅毅之心,未盡心力,搪塞理由,安慰自心,怨苦尤人,未作未行,已打敗仗,日日蹉跎,光陰流逝,浸享外愉之樂,可悲矣」。修道之敵,在於自身,抽絲剝繭習氣之後,才能照見脆弱的自己,顯現出自身的不足,更要加以勇猛精進。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修道真言 67

 

什麼才是「真功德」?

修道要拿出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純善無惡的心,要去偽存真,當去偽存真時,就可以得到真性。「真性」?就是沒有對待,人家對您好,您一樣好,人家對您不好,您也一樣好。「中道」才是修道者始終不移的原則,為了讓眾生明白,所以指了一個所在來引導啟發眾生,心是假,什麼都是假,心真即是真,心誠一切就化為光明,修道要保持初發心,保持天真的心、純真的心,對待每一個人都不要有分別心,看萬物、萬事都是美、都是善,有純善的心,看任何人、事、物,都不會覺得有缺陷,不覺得有缺陷,心才會更廣,包容量就越大。

透過真道慢慢的修行,慢慢的聞思之後,真道實相,就會讓我們的生命慢慢的跟外境接觸、融合,界線慢慢的模糊,身見慢慢地破除,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道源」即是自性,「功德母」在《六祖壇經》裡有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所以在正道明師協助下來明心見性,以清淨之心所發出顯露的「無為」即是「功德」。

「內功」是內心修持的功夫,懂不懂自己的心?對自己了解嗎?看自己的脾氣毛病在哪裡?心不平就會惹出一大堆事情;「外功」首先要打從心裡了解而心甘情願去做才算功,才有功德。功德是要真心奉獻,功德是來自您的誠意,如果有所求就不算是功德,認真去做,沒有功德的大小分別都去做,才是真功德。

修道不是斤斤計較有多少功德可取,而是內心要無所執著、要無所為、無所著相,這樣修道辦道才會成功。功德是什麼?真正發自內心去幫助別人,別人得到好處,那才是功德;佈施出去的恩惠,不要每天惦記著它,甚至希盼獲得回報,這就叫做功德。什麼是「隨喜功德」?人人都好,人人都快樂,精神要振作,大家要團結,這就是「隨喜功德」。而什麼是「真功德」?每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只要心念一動,不是功就是過,不是天堂就是地獄,所以心念要小心,讓心境能夠提昇,讓心清靜下來就有功,而不一定要做多少善事,「真正的功是在於自性的圓滿」。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修道真言 66

 

不要執著於文字把修行呆板操作!

以佛學論說而言,身見結(我見)、戒禁取結、疑結,這三個結要破除掉,才能够證到初果;再來貪、瞋淨化,才能够證到二果;再淨化,來到前面三結與貪、瞋都止息了,也就是「五下分結」止息,才能證到三果;再往上,把「五上分結」:「我慢、無明、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都斷除了,就能够證到阿羅漢果。聽起來還挺複雜,上古全真認同多聞博學藉以作為修道之方便,但也不鼓勵執著於文字規則,呆板操作,總之,正知正念而後正定,都已經捨去自我,來到了無我,不能以刻意的心態來修,應該把輕鬆、喜悅、真誠、覺醒的心拿出來,由外境的如實觀察,反觀於內境的如實觀照,靈性智慧才會真正凸顯啟發。

佛學裡的「四念處」,包括「身、受、心、法」,是由淺入深,讓修道者全面醒來的方式,「身」是最粗的,再來是「受」,再來是「心」,來到「心」時就非常微細,如果不透過明覺靈性,來發現身體的衝動,就不可能覺察到起心動念,如果對身體的動作,没有清楚的覺察,就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潛意識與潛伏心態,看不到自己的潛伏心態,就看不到内心裡的「十個結縛」,就没辦法斷除那十個結!「身念處」就是每天的歷緣對境都要清楚的覺察;「受念處」,除了少部分時間進行靜心打座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動態中,都在修行,包括身體動作的覺察,行住坐卧、語默動静,都要清楚的覺察,然後進一步去感受,真的去覺察到自己的感受,也就會尊重眾生的感受,才能够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會出不應該用「意思食」、用主宰欲去主導要求别人。「心念處」,則是照見到我們的心理病,才能够找到「病因」,找到「病因」,亦即找到「苦因」,也就是「集締」,當找到「集締」,才能够對症下藥、對症治療,這個對治、治療的過程,就是「道締」的實踐,修到親身力為並落實才是真的修道,才是真的沒有把佛學文字當作口號來呆板操作。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修道真言 65

 

談談「問心無愧」的固執個性〜

世間人或是許多在持戒、修善的行者,本身在社會上行善植福,好事作的不少,又認為自身人品高、道德高,因此在面對世間的人情世故時,即使遇到諸多困境,總會說一句:「我某某某,問心無愧」,不認為自己也需要檢討改進,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一向重視道德素養,越是自覺問心無愧,越不容易改變他現有的想法、作法與個性,反而變成一種固執執著的個性;自己認為問心無愧的人,都有:「我何必迎合別人、遷就他人、我不要說好聽話、我不要拍人馬屁……」等想法,主要還是他依照著自認的問心無愧,展現了自許、自負、自傲、自賞的個性問題,不自覺的以自己的想法和作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事情,形成不合群的個性,難以融入人群之中,必會引發現實人生的困難與苦惱,這是固執己見又不知自我檢討造成的後果,也因為未能即時反思,又進一步變成了不自覺的缺乏慚愧心、謙卑心,貢高我慢的心非常高漲,有很多的修道者都是這號人物而不自知。

上古全真隨時警惕自己也提醒大家,需知:「問心無愧不能以善心、良好的處事作為、良好的人際、世間的成就來依據」,更要明白:「修道要面對的是天地間的問心無愧」,人間的問題與困苦,要有誠心、真心、耐心、慈心與靈性慧心去一一處理,不是自己問心無愧就好,還要互相尊重與通情達理,千萬別因為這個剛復固執的個性,變得無可救藥,共勉了!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修道真言 64

 

眾生心裡的毛病是什麼?

正道的修行是透過正確的法門來開啟本有覺性,「自淨其意」的過程可以囊括到整個修道路上自我習氣的去除,以現代心理學、醫學的角度來說,就是「心病」,眾生心裡的毛病是「十個結縛」,這十種病症,如果没有去治療、没有去淨化,就是都在用錯誤的心態、錯誤的人生價值觀來看世間,唯有真正的靈性覺醒,才能協助肉體徹底把它淨化、把它斷除,才能够有所謂的大徹大悟,真正的遠離顛倒夢想,如此苦海才會消失,對立才會消失,衝突才會消失,所有的我是、我能、我慢也才都會消失,所有的自卑與所有來自兒時、原生家庭裡的陰影也才會跟著消失,這時候,内心是清淨、和諧,如果您的内心世界裡没有衝突,外面的世界就没有衝突,所到的地方就是一片的和諧與祥和。如果只是透過世間方便法門在心上用功,而沒有開啟靈性走入靈性悟證修法裡,那些壞脾氣、壞習慣、壞心態….等等的去除,都只是短暫與表相而已!

上古全真要求修道者,要經由聞法、信解、精進、實修、自證,培養出正念和正定,於日常生活中如實觀察,包括所有的歷緣對境與對象,要作到自動去觀身、觀心,與自己的靈性智慧對話,最後才能照見真道實相。如果無法和自己的靈性去對話,就永遠只能被心意識操弄控制,繼續造業!

修道者要去體證到真道,首先一定要把修行貫穿到整個日常生活當中,時時覺知自己的身和心,觀身時,不是去思維身體,而是去覺知身體當下所呈現的狀態,如佛陀所說:「於行時,了知我在行,於住時,了知我在住,於坐時,了知我在坐,於臥時,了知我在臥」;觀心時,也如佛陀所說:「心貪時,了知心貪,心離貪時,了知心離貪;心瞋時,了知心瞋,心離瞋時,了知心離瞋;心癡時,了知心癡,心離癡時,了知心離癡;心集中時,了知心集中,心散亂時,了知心散亂……」;可見修道者必定要去如實了知自身身心所生起的任何狀態,而這些狀態都是在我們平常的起心動念與日常生活當中,也就是心意識的造作,所以,道在哪裡呢?常會有人問:「一打座就胡思亂想,就是靜不下來,怎麼辦?」這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有一種「渴求自己要靜下來」的一份執著,因此反而適得其反,越是用力,越是緊繃,只要自然放鬆,對於身心所生起的任何狀態,只要隨著它就好,不是放任它,但也不用去壓抑,慢慢一次二次………越來越清朗,越來越能夠靜定下來,才能體悟明白「身心本是無常、萬物生住異滅」的實相。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修道真言 63

 

認真地去面對習氣!

若想要真正入道修道就要改脾氣、改毛病,這是修道的根本,修道要修心,從心而修,那麼心怎麼修?就要靠自己,修得好不好也是得靠自己,一切事情都是靠自己,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最重要的還要「實修實證」,毛病有千百種,要知道自己的是什麼?貪、瞋、痴、慢、疑、愛、酒、色、財、氣….等。

上古全真尤重「守口」,勿論人之是非及說長論短,貪、瞋、痴三毒更是地獄之門,沒貪,更要去除「瞋痴」,貪、瞋、痴的不同,在於貪與痴是個妄念,但一個人一生氣起了瞋念,後果之大,可想而知,所以貪、瞋、痴這三樣要慢慢戒除,自覺覺他,能夠自拔,才能夠拔人,自己不能夠正己,怎麼能夠成就他人,成己身才能成萬物。所以明白了以後要自己去參悟,去了解,實際的去做,去修,好好改掉自己的脾氣毛病。如果脾氣毛病多,弄得心神不寧,會傷了自性,所以在脾氣未發之時要即克制住,時時刻刻自我反省,漸漸修,提醒自己,則漸漸的會有進步。

上古全真教您先透過「身行」的改進,再進一步來修「口行」,作到「守口」,我們每天說話說個不停,很少清楚的注意到自己說了些什麼?有沒有傷到人?都是一直在衝動、衝動中講,都在講給别人聽,自己卻是很少清楚的聽到,有時還常常人前說一種話,背後又說一種話,常常把内心裡的嫉妒心、排他心、怨恨心,通通講出來,用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指責别人的不對,指責别人的不好,講話時很散心、很雜亂,自己也都看不到;「兩舌」時挑撥是非,也都覺察不到,不承認、也看不到自己在製造是非、製造問題,都會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總是認為錯的是别人,自己是親眼所看、親耳所聞, 所謂「人間私語,天聞若雷」,尤其不好聽的話更大聲,所以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平常要如實注意自己行為的一舉一動,有形無形的、別人看得見的和別人看不見的,都要小心翼翼去注意到。

習氣的去除,要非常認真地去面對,因為並不容易做到,如《道法全真經》裡所言:「全真道法,自源流、信、願、行、持、斷惡、除欲、捨務、歸靜、修真、修靜、修性、歸全真,至動靜兩相全,無一不是修證之必備,看似容易,行之有難,世人已離清靜久遠矣,再尋回,非易事,塵土覆心,煩惱攻頂,苦苦哉矣」。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修道真言 62

 

您的修行來到了哪個階段?

修道的境界好比禪宗所描述的,第一階段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階段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在深入經藏聞、思、修以後,所看到這個也「無常」,那個也「無常」,那個也「無我」,以「頭腦知識」來解析的感受,但是,當有一天真正體悟到真道現前,就會到第三階段「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第三階段與第一階段,雖然同樣是「見山是山」,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心靈質量,第一階段是用一個「自我」在看山水,第三階段是「無自我、無分別」,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花、就是花,與當下的境界溶為一體,就是來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階段。此時看待世間一切,没有不順眼的,没有接納不了的,没有敵對的對象,「身見」、「我見」一定是消除的,這不是用忍耐、用壓抑、用力修出來的,只要是真正走入正道,有一個我,只是過程、過渡時期而已,最後一定會做到無我的境界,擺脫煩惱,勇敢面對真我;如《道法全真經》裡所言:「修心明性,如同茶水般清淡,有色有味,亦如無色無味,起居坐臥不忘修,起心動念慎思之,有所修而無所修,不執修持有無層次,有無所獲,有無升等,更無比量較量之心,日也持,夜也持,不執日夜所持何,勇猛精進不躁進,細水長流水無痕,何有修持法可得之」。

如果您找到「本自具足」的靈智覺性,就會很快樂、很安詳、很知足、很恬靜,因為已經不再欠缺什麼,這時候也不會吝嗇,會很自然的善待一切眾生,這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因此無所得、也無所失,没有失去什麼,所以感到大安心、大自在,没有得、没有失,没有得失之心,就不會有罣礙,就能够遠離顛倒夢想,就能够來到「心境解脫」,最後更有機會能够走到「究竟解脫」。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