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52


為何會有大乘與小乘的分別?

很多人不喜歡談到修行,因為不想關心生命事實,也不重視自己的處境,認為修不修行對自




己的正常社會生活沒有什麼直接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由於宗教問題層出不窮,因而使人




「談修色變」,退避三分!






佛教的特點是「一再結集,一再分裂,最後是分頭多極發展」,若以過去佛陀專門宣講厭生




遁世而又言行一致的學説來說,對於當今社會生活並無多大的吸引力,因此使得佛教對人生




的基本判斷,也邏輯性地衍生許多新的理論問題和宗教問題,不斷作出新的解釋,以滿足社




會多層次的需要,因此,只要是流向新的民族和地區的佛教,就會帶上該民族、該地區的新




的色彩,傳播的內容也就越豐富。西元一世紀以後所形成的所謂大乘與小乘兩大佛教體系,




就是反應佛教為適應社會不同階層需要與地區特點的不同,從各種外道中吸取營養,促使各




自競相發展的繁榮景象。





這個競相角逐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是以大眾係為主,轉化成內容龐雜的大乘佛教,為了爭奪




信眾,完全離開了原始佛教的基本特徵,;二是以上座部為主,保持較多早期佛教的特色,




是所謂小乘佛教;後來演變的大乘佛教日益盛行,認為人的渴望是有神性的力量以及它們賜




予的恩惠來支撐,而宗教修煉對世間的生命有相干性,因而適用於俗人,教人用向善的意念




來指引人生、指導生活,開始強調佛陀是一位救世主,開始強調儀式、祈禱等等,一直流傳




至今而成為主流。




佛教背離了原始初衷,著重研經講論,學問僧專攻學術研究,以當講經說法的座主,或是專研一經一論的論主為榮,佛理雖研析透徹但是瑣碎繁雜,衍氾不實,嚴重地與生活脫鉤;大乘僧」雖能把信仰、教理、生活融為一體,走向社會階層廣度有情,但是度眾內容皆與解脫無關居多,二者都缺乏真修實證自行應證,只在心地上下功夫,未在清淨本性上修持自性,因此無法了解自己,更別說是走入人心,也就失去了佛法的基礎,與解脫相違了(待續)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51


佛教滅亡歷史將會重演

回顧歷史後可以看到,伊斯蘭教向中亞、南亞、東南亞擴張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蠶食、打擊佛教的血淋淋歷史。西元8世紀起,阿拉伯帝國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中亞,中亞大部分佛教國家和游牧部落都皈依了伊斯蘭教;西元9-13世紀,阿拉伯人、突厥人前仆後繼地入侵北印度,最終導致佛教在印度的絕跡;到了西元15世紀,東印度群島(今印尼)、馬來亞的穆斯林國家又通過武力征服將佛教和印度教趕出這一地區,在東南亞構築了一個伊斯蘭文化圈,在對抗過程中,佛教既無下層根基又無上層支援,加上反暴力的教條限制都是慘遭失敗的只有少數僧侶遠走國外,保存了一些古代印度佛教經典。

傳承1700餘年的原始佛教消亡,根本原因決不是伊斯蘭教的打擊,果不是佛教過於嚴重的部派鬥爭,不是大乘佛教的密教化,不是印度教改革吞噬了佛教的生存空間,不是印度的政治經濟環境變的不利於佛教發展,不是佛教在印度民間已經喪失了存在的根基,佛教是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消亡的,穆斯林征服者只是給了佛教致命一擊而已

原始佛教在印度滅亡後,僧侶們跑到日本去,也將種姓制度帶入,使得古日本時代開始有了奴隸階級制度,有專門在處理汙穢的工作,稱「穢多」或「非人」,直到現今,還是有歧視的事情;所以「佛教餘毒」要拔根很困難,當今社會已經是個以金錢權勢地位來衡量此人的成功與否,而台灣境內佛教發展也是以佈施的多寡來決定位階的高低,並非真正的教導學修者實修證悟,以獲得智慧,可以說各大山頭都與政治掛勾,財團共享,之所以會被大家罵到臭頭就是因為如此,但是他們並沒有檢討反省,反而自圓其說地說是要來發揚人間佛教、廣行大乘菩薩道、隨緣「方便」渡眾生,真是好一個「方便渡眾生」,渡到隨順眾生、滿足眾生需求去了,看來是被眾生所轉了!

眾生其實要的是真正解脫煩惱、降伏亂心,但是,有些佛教團體非但無法引領眾生遠離三毒,反而教人追求貪嗔癡,假使未來在台灣,佛教團體不回歸到教導信眾修持證悟,找回清淨本性,那麼原始佛教在印度滅亡的方式,是否會再重演一次呢?

一切法門皆當用以「證取真如妙有」之果,否則皆非正法!因此,如果您陷入混亂、迷惘,覺得心靈脆弱或心智受到蒙蔽,腦袋被某些靈性推銷術、哲學論辯或是時下火紅的上師弄得暈頭轉向時,很簡單!只要「回歸單純」就好!


用全心全意的態度,和一顆恭敬誠懇的「真心」,才能重新回歸正軌,放下心中的石頭,「靈體合一的旅程其實是全然單純的」!

放手一搏吧!「空性」,不是斷滅空,不是頑空,不是惡取空,而是「緣起空」,緣起的空性即是中庸的自然大道!「契入空性」,自證虛空就是真我,真我就是虛空,實修實證慢慢與空性相應!最後亦無虛空之量可得,即是「無我」!共勉之!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50


原始佛教在印度是如何消亡的

東印度孟加拉地方,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葉,完全淪於回教徒統治,一二○三年佛教大寺全被破壞,從此原始佛教在印度本土失去踪影,在這種形勢下,佛教中心據點被回教徒軍隊蹂躝,破壞超戒寺等毘訶羅許多寺院時,居其寺院的許多僧尼逃難到西藏、尼泊爾,也有的逃難往南印度,當時積極保護佛教,深受超戒寺佛學影響的西藏,收容大量避難的僧人,因而傳入龐大的佛典;現存西藏大藏經就是來自印度超戒寺的藏書,而西藏的密教教學也承襲於超戒寺教學的傳統。其中,錫克教積極地採取回教教義,並且從印度教中有獨立的教團組織出現。另一方面,回教中與印度思想有類似之處的蘇非派的神秘主義甚為流行,蒙古皇帝阿可巴兒是其信奉者,一五四二至一六○五年,挺身欲當教祖,以圖兩教統一,但當時是印度的社會改信回教與印度教徒,按一比三的比率,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近代。

佛教雖已被人遺忘,但不能說已完全失去影響力,毘瑟笯派從古以來,把佛陀看作是毘瑟笯的化身,對於不殺生的教說,印度教徒曾表示承受於佛教、耆那教者甚多,同時認為佛教是印度教的一派,這是印度一般的看法;在現在的知識界,也是根深柢固的想法,實際上,殘存的佛教徒漸成為印度社會階級中,並被吸收入毘瑟笯派中,在比較寬容的印度教信奉者統治下,也就是行屍走肉的狀態。

原始佛教在印度的絕跡主要原因就是不敵印度教,所以就算沒有伊斯蘭教的入侵,照樣也奄奄一息,伊斯蘭教可以說是踩著佛教的屍體進入印度的。

由於釋迦牟尼佛在《妙法蓮華經》、《梵網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等佛經中對毀身供佛的讚賞推崇,因此無數的佛教徒狂熱效仿自殘、自焚、自殺,傷殘死亡者不計其數,在《四分律》中,記載諸比丘於婆求園在釋迦牟尼佛的指導下修不淨觀致使極端厭惡生活,或用刀自殺,或服毒藥,或互相殺害,有六十個比丘請求名叫鹿杖梵志的婆羅門外道將自己殺死,半個月後升座講法時發現人數大減,問阿難得知情況後才趕緊糾正錯誤,改令還未自殺的諸比丘修持特勝觀。可見,眾生隨類各得其解的狀況實在很難預期,也凸顯了當今佛教癡迷至深,無法顯正的窘境!

一直以來,佛教錯誤地宣揚,不踏實的主觀惟空心態眞是讓人糊塗顛倒,讓人不知大道就在現實的色態之中,讓人棄實求虛、不務真道本業。當今僧人們自認為佛法是印度文化的頂峰,這是在井中窺天,近代佛教在印度的復興,從十九世紀初以來,歷經印度的復興和以純粹信仰的一神教之色彩濃厚的宗教改革的運動,以及民族獨立運動,靠的是大量賤民階層的加入,佛陀的名字,在印度再度被想起並且被尊稱為偉大的覺悟者,跨越了二千多年的年代,佛陀的影響,對近代佛教作出貢獻,但想成為印度主流可說是毫無希望(待續)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49


不敢揭開的瘡疤!

佛教失敗後不僅上梵理念讓印度教處於優勢,按照印度人的習慣,失敗者總會落入難堪的位置,因此處境非常艱難,被稱佛陀為主神毗濕奴的第九化身。(在印度,毗濕奴有十個化身,前八個都是大英雄拯救世間疾苦除妖降魔,第十個化身類似彌賽亞,進行末日善惡之戰,唯獨第九個化身是受懲罰者,在此意指落難的佛教信的是地獄教,難堪局面可想而知。)

之後雖然有一些佛教僧侶敗退到東印度,被迫與印度教「性力派」結合,也完全拋棄佛教的基本教義,但卻出現了許多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的裸體「雙身歡喜佛」造像,名義上稱為「佛教密乘」,或者「密宗佛教」,淫穢姿態使得早已名存實亡的佛教基本精神蕩然無存,完全不能稱為「佛教」,只能苟延殘喘了;當時有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北傳進西藏的「密教」,不論是阿底峽、蓮花生或者宗喀巴,不論如何興盛,這些宗教又與西藏的原始苯教相融合,沿用了許多佛教的佛名和菩薩名號,吸收許許多多魔王作為護法神等,在實質上,根本上都與釋迦牟尼佛所流傳的「原始佛教」毫無關係。

到了西元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當時東印度和北印度已經密教化的佛寺,掛滿了有如西藏唐卡的「歡喜佛像」和同類的雕像,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最忌諱偶像崇拜,所以連「阿拉」和「穆罕默德」都沒有畫像雕像,一般清真寺的美麗壁畫上,主要也都是以花草為題,連動物圖案都不可見,當然更痛恨崇拜歡喜佛雙身像的佛教徒和僧侶,認為是「最邪惡的偶像崇拜者」,將之視為大逆不道的邪淫鬼神崇拜,因此攻入印度比哈爾邦和孟加拉,咬牙切齒的破壞燒毀殆盡,印度最後殘存的佛教大寺飛行寺、那爛陀寺和超岩寺都被洗劫一空,僧侶要麼被殺,要麼逃亡,甚至遠遁至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地,可以說是趕盡殺絕,雞犬不留的。至此,也毫無疑問的標示了原始佛教在印度境內實質的徹底覆亡。

根本來說,婆羅門教提倡四種姓階級制度各守其職,一直以來注重生活類似儒家,故可深入到農村,基礎扎實無可動搖,經過調整和反抗後,與穆斯林征服者實現了妥協,並繼續生存發展,就算經歷戰亂也能倖存下來;而原始佛教的存在一直是寄生的方式,需要依靠城市生存在最富庶方便的地區接受供養,主要的原因,就是僧尼自己不勞作沒有收入來源,因此主體發生了變動,就會受到劇烈影響。以中國佛學最發達的唐朝來說,一經歷皇帝滅法,短短幾年時間就讓官方辛苦扶植了上百年的經論大宗派全部衰落,再也沒恢復過來,反倒是沒有經典的禪宗和簡單到迷信的淨土宗越來越流行。


原始印度佛教在十三世紀時被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宣告滅亡,印度人口有十二億,現今佛教徒只剩一兩百萬,原始佛教的信徒幾乎是零,現今流傳的經典多為後人所竄造,所以請不要一直執著於經典所說的法,而忘記了學修的目標是為了明心見性,如果再執著,便是「本末倒置,與道相違」。(待續)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48

再怎麼「拗」,也拗不過真實的歷史!

歷史是不容質疑和妄圖翻案的,不只是印度歷史,在伊斯蘭教的歷史,或者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歷史,乃至世界史當中,都記載了印度原始佛教曾經滅亡的這段歷史,儘管當今一些死硬派的佛教徒如何的「拗」,也拗不過真實的歷史!所以現今佛教徒的否認,或是一些佛教僧尼在那裡篡改歷史,試圖掩蓋佛教在印度這個發源地發生的痛史,妄想讓佛教在印度中斷的時光和現代廿世紀中葉以後,由國外富有佛教徒重新建立的佛寺來意圖無縫接軌,都只是白費工夫罷了。

中國人有個普遍的錯覺,認為印度人都信佛教,其實印度人相信的是婆羅門教,佛教在印度從來沒有成為過主流,甚至連第二大伊斯蘭教都比不上,信徒人數也遠遠落後於基督教和錫克教,根本談不上和主流的印度教相比。

印度教先後連續出現了兩位大思想家,鳩摩利羅和商羯羅,先是鳩摩利羅登門挑戰,論戰中擊敗佛教,讓佛教最高學府納蘭陀寺從公開講學變為閉門授課,由顯宗成為密宗,導致佛教大量寺院和信徒改宗,時間約在玄奘大師在納蘭陀寺留學歸國後50 內。將佛教徹底趕出印度的曠世奇才是商羯羅,很年輕死時才32歲,在他的時代佛教更加不堪一擊,終於全滅,還淪為靠咒語趕鬼的土著信仰。

從玄奘大師在印度留學的辯論經歷中,可以看出佛教經常遭遇外道學者強而有力的挑戰,日日艱難苦苦支撐,失敗似乎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商羯羅給佛教的打擊理論是致命的,因為佛教為抬高自己的學說貶低梵天的作用,想要居高臨下展開說教來打動人心,擅自在婆羅門教原始的天界上增修了聖界。商羯羅簡單的把梵天一分為二,上梵下梵,稱佛教認識到的梵只是下梵,所以開始談空說幻,認為上梵是真實不虛,凡人又難以認識,所以實質歸結釋迦牟尼並沒有覺悟。

商羯羅的包容力理論可以相容所有佛教理論於下梵範圍之內,等於佛教所有空觀,中觀,八識等等觀點他都可以借用也可以批判。而上梵理論又壓住下梵一籌,對佛教來說是毀滅性的,所以佛教終究不敵印度教在印度絕跡。所以才會說佛教的滅亡實則和其根本相關,就算沒有伊斯蘭教的入侵,佛教也照樣奄奄一息呈現出行屍走肉的狀態(待續)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47

您知道原始佛教曾經淪陷滅亡嗎?

原始佛教在印度其實真的早就徹底滅亡了,有非常多的虔誠佛教徒到印度去朝聖,卻都不知道眼前所見的,現今在一些佛教古蹟於北印度所重建的佛寺,其實是廿世紀中葉以後,由「外國佛教徒」奉獻資金來重新修建,與原始佛教根本沒有任何直接的傳承,而這些外國佛教徒指的是印度以外的信徒。

不論是研究佛教歷史、印度歷史、印度宗教史,都不得不承認「佛教」在印度早就已經滅亡,連苟延殘喘的機會都沒有,但是所有佛教徒都不想承認,也不想面對,有一些無知的佛教徒竟然認為印度人全都是信仰佛教的,其實,如果好好讀讀歷史就會知道,也不必打口水戰,或去爭論佛教在印度有沒有真正滅亡過何時才算真正滅亡?

印度原始佛教的滅亡,不僅是由於外來回教徒決定性打擊的侵略,根本最大的原因應該在佛教本身上追究;因為自瞿曇佛陀以來,佛教經常批評婆羅門教,但是,在佛教勢力最強盛時,卻不能完全壓倒婆羅門教。婆羅門教趁勢以印度教形態復興後,佛教逐漸與本質上與印度教的性力派難以區別的「金剛乘」互為融和,因此在回教徒尚未入侵印度前,原始佛教可以說已經消失在印度本土了。

嚴格來說,在西元八世紀,印度教的奇才「商羯羅」以及「鳩摩利羅」公開舌戰佛教高僧,打得佛教群僧落花流水、兵敗如山倒,許多寺廟因此被國家沒收改為印度教的廟宇,許多佛教僧侶不是四處流亡就是隱藏身份,有眾多的佛教徒還因此改宗,變成了印度教徒,這是「佛教」在印度,基本教義和精神層面的徹底滅亡。

有很多的佛教徒真的中毒很深,為求捍衛佛教,都自我保護穿上了密實的盔甲,以為可以免於傷痛,但這身厚重的盔甲卻讓自己快要窒息,原想尋求解脫,卻換來了另一種枷鎖,徘徊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找不到出口,有非常多在研究佛學的知識份子,跌入法執深淵無法出離,搞不清狀況地推崇佛經、無限想像極樂世界與地獄空間,完完全全以佛經內容來孤注一擲,容不下任何佛教以外的道理解說,所以,上古全真才決定用幾篇的文章來說明,盼有智者能夠高超地去洞見,思維與勘透,當今時下的佛教已經不是原汁原味,雖然信仰的內容沒有對錯,但是真正在等待證悟的是隱身於僵硬如鋼鐵般的盔甲裡的靈性,等著您去修證(待續)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146


如果說信仰的本質就是道聽塗說,您會認同嗎

其實,大家都沒有遇到佛陀、道祖、媽祖、關公,乃至母娘、九天、瑤池,不知道他們如何證道,也不知道他們真正說了什麼,一切都是人為記載,也都是人為封神,我們從一生下來就一直不斷地被外界培養信仰,加強崇敬心態,一切都是那樣的習以為常,好像沒有不接受的理由,也不會去察覺思量這些信仰的真實性,大家不僅接受,也都能順勢而為。

以前在佛門學修的我,也是如此,捍衛著自己的信仰,對於有人批判教派很難接受,後來進入上古全真修持靈性,慢慢覺知後發現,各個宮廟道場,乃至各個宗教派別,捍衛的不是信仰的內容,而是「自己的信徒身分」,甚至是個人的發展空間與私利關係,也就是陷入了「宗教情緒化」當中了。大家都把情擺在前頭,但是修道一定要法理情,不能情理法,法要在前頭,才能客觀一切,一切客觀。

信仰可以說是小孩學走路的娃娃車,有存在的必要性,等到時候到了就要自然放下,不要抓取,畢竟只是前置練習,都還沒跨出第一步。等到放掉了娃娃車,必須邁出步伐時,唯一擁有的就是自己的覺察,避免步態不穩,避免碰撞障礙物,持續分析探究跌倒的原因,好好檢視自己,避免再次跌倒。

這裡所說的:信仰的本質就是道聽塗說,很難讓信徒接受,因為要跳脫信徒狀態,一定是一種天翻地覆的革命,即使大家知道繼續沉淪下去對證悟沒有幫助,但也都不願意真誠地面對孤獨,去衝入對抗幻相、剿滅自我的戰爭當中,不是嗎

因此,接下來的幾天,有興趣的善友就多勞費心費腦了!我們來了解原始佛教的生滅,想想原汁原味的修道正宗如今是否偏解了?是否偏頗了?沒有什麼比較的意味,也沒有什麼毀謗正法來凸顯自己的法好嗎?只是依照歷史說出事實而已!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