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58

佛陀說過「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就是叮嚀大家不要被我們自己的意根、意念所欺騙,尤其在我們心裏面,有層層疊疊的結縛、死結、病菌、毒素,一直無形中跟定著我們,對我們死纏爛打怎麼都甩不掉,不但我們自己很不容易看得到、很不容易覺察得到,還無時無刻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起心動念,使我們深受其害而不自知

上古全真的修道是寂寞之道,是獨行道,没有人能代替您做,没有人能陪伴您做,陪伴只是外在的、暫時的,來凑個熱鬧、陪看個電影、陪看場戲、陪購購物,等曲終人散,您,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真正要修,真正要走這條路的只有我們自己,没有人能代替我們走;現今時代很浮躁,有很多聲光誘惑,很多聲色刺激,滋生了我們的依賴心理,大家心裏面有很多躁動,助長了我們耐不住寂寞的習氣,使得我們無法享受寂寞,享受孤單。

真道的修行是要真正的面對自己,觀照自己,改變自己,唯有耐得住寂寞,修道才會有所成就;如果有人給我們指導則是助缘,應當要珍惜把握,上古全就是要教人進入到實修實證,回來改變自己的觀念、習氣、知見,來到真正把我們心裏的結縛、有害的病毒、錯誤的認知,徹徹底底掃除乾淨,讓生命可以脱胎換骨,這是寂寞之道,實際上這樣的一種修行方式,就是在培養我們的勇氣,來勇於面對生命的考驗,培養我們大無畏的精神,大死一番,去模擬死亡的狀態,去接受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

大家要能够真的讓出自己無限的空間與度量,容許上古全真講出真話,講出修道者的危險,講出人們的錯誤認知,講出宗教界的大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大家知道、去警惕到、去注意到修道方面的問題,如果人們繼續依循同樣的這一種錯誤模式,將會導致更多的大災難。大家一起來改變生活與修道的方式,誠實地面對自己,投入正道的力量,很多的災難、很多的天災地變,才會由大化小、由小化無,一心求道的修道者,也才能真正的走回真理大道之上,不再迷失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57

眾生的心都是活在過往的觀念、知見、包袱、成見之中,活在過去的業力牽扯之下,甚至活在過去的歡樂、喜悅、記憶之中。一般人在修行的時候,也常常是背着很多沉重的包袱在修,像這樣都表示他的生命是一直活在過去的世界裡面,被很多不正確的觀念知見,把自己拖累住、束縛住了,甚至很多還畫地自限,緊守著自以為正確無誤的修道方式,没有辦法真正地活在當下,臉上、身上、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没什麼包袱,但是心靈裡面却是落着沉重的石頭,深重而無法鬆解,心靈老是放不開、卸不下,這都是因為没有辦法將煩惱紓解、將廝殺衝突消化所導致而成的。

一般人都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只要您二元對立,就會有衝突、有痛苦,您
的世界就不會真正的圓滿,佛陀所說的十二緣起就是要眾生了解苦海形成及生死輪迴的原因在哪裡?找出原因之後再予以切斷,這樣才能够出離苦海,遠離煩惱,否則三千煩惱絲將永遠纏繞著您,越肋越緊,永遠也無法鬆綁。


真道的究竟解脱,就是「反璞歸真」、「自淨其意」,也就是淨化再淨化,讓我們的本心、




本性,呈現流露出來,就是所謂的「佛心」、「佛性」、「自性」、「靈性」,那是每個人




都本自具足的!誠如六祖慧能大師所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每個




人的本來面目都是這樣,跟諸佛菩薩完全一樣,没有貪、没有瞋、没有愚痴,没有無明,没




有我是、我能、我慢,没有嫉妒心、没有抓取心,没有那些「小愛」,没有那些「小我」、




我所等,只是我們還没把這顆心好好停下來,好好練就自己這顆脆弱的心在跟




着外境跑,悔、期待、失望中性循環而已修道個練心的好機會,讓我們回





復到清淨的本來面貌,您的本來面目原本就是清清淨淨,修道的挫折是自己强大的必




路,不管遇到一切境界都不要,繼續勇往直前,有這個心理準備,您就真正要脫胎換





骨,徹底與自我決裂並斷得一乾二淨了!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56

大學裡也有强調我們要格物致知,透過理性知識來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才會有誠心、正心、誠意,用智慧了解真道實相,了解靈性生命實相,如果真能了解這些實相,很自然的就能夠回復清淨的本心,就會正其心,誠其意,這就是解決生死大事的方法。我們可以從基礎開始做起,開始修起,當然這個會耗費好幾十年,但是只要能够扣住核心,將來就可以令人刮目相看。

上古全真的修道,是一輩子的事,必須等到您雙眼一闔,才能蓋棺論定,所以如果所作所為所修都能够跟宇宙的德行、特徵一樣並行的話,就是悟了真道,是正道之人。正道之人所展現的品格、品性、德行都會跟宇宙天地一樣無我無私、無限的包容,而且懂得更虛心去學習、懂得去見賢思齊,最後還可以協助眾生開啟靈性智慧,協助眾生恢復迷失喪失的、忘掉的清淨本性,協助把他開發出來。這個不用去外面找尋,因為它本來就有的,只是眾生把他給忘記,把他給埋没,掩蓋住了,這也是宇宙運轉的精神特徵本性,修道最後就是要能够不偏不倚走中道,而且已經没有自私心,做任何事情,不會兩極化,都是不偏不倚很中立,不帶成見的去認清靈性生命的實相。


真正所謂的「成道」、「得道」、「證道」,不是修出自己認為的成道,然後想跟這個宇宙大道劃分,跟它不相干,跟眾生生命不相干,不是那回事;得道之人,與道合一的人,不可能跟道分開,做人做事,都會在靈性智慧主導之下,遵循本有的本心本性,本來的特徵德行去做,去依循,如果還不夠了解我們的本心本性是什麼,那就再學再修,再努力的修,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您都永遠會浸泡在道海裡面,因為」就在我們的心中,貫穿我們的一切。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55

靈性的成長有一個次第順序,由淺到深,有一個必經的層次過程,要有次第逐步的提升,才會真正展現出靈性的智慧與能量;此時,肉體為了配合靈性,也必須要能夠適度的調身,如不要過於疲勞,不可以太放逸,要讓心神能夠安定,不去打妄想,小心地「慎內閉外」,「慎內」即是這念心清楚、明白、作主,不起惡念只有善念,這是極為微細的部分;「閉外」即是關閉六根,不使眼耳鼻舌身意任意向外攀緣,被六塵境界所染著。

能夠如此,靈性就會把肉體的解、行實際應用、實際展現,當肉體透過聞思精進之後,會慢慢把所學應證在生活中的各種對境,慢慢淡化掉貪、瞋、痴,去除掉各種習氣,但是,一定要先把「身見」破除,才能讓肉體跟外境慢慢融合,顯現出真正的包容及慈悲,接受靈性達靈體合一,這是靈性智慧所引導下的結果,與長養眾生欲貪的「濫慈悲」是不同的,當肉體所設下的界線慢慢的破除,就會慢慢的去體會到「法身」,「法身」就是「自我」跟整個法界慢慢融合,也就是靈智本性,「超人格層次」的展現,肉體才會持續突破及超越。

不是在那裏一直經行,一直修收攝六根、修四念處,修練各種功夫,一直在「自我」的世界裡面修行,修練到「我慢」變得很大!您也會發覺以前的「慈悲心」都是想像、造作、作意而來,不是真正由衷流露出來,是矯柔造作不是發自内心的,透過「自我」完全消失,五蕴身心完全統合,來到真正的「無我」,慢慢讓肉體來到無造作、自然流露,您的靈性層次也才會持續不斷地提升。


《大學》裡有提到「要定而後能靜,定、靜、安、慮、得」,這個「得」不是只有得道,還包括「開啟智慧」,如果心没有定靜,盲目地衝衝衝,那是看不到清淨本心的。「道」一直以來就不曾離開過,但眾生卻一直認為自己没有,一直地在尋找,向外尋覓向心外去求道。所以,如果您已經開啟自己的靈性智慧,更要幫助眾生靜下來、停下來、慢下來,去用啟發式的教育,開啟智慧的方式,真正幫助眾生靈性成長,而不是用灌輸、裝填很多東西的填鴨式教育,唯有啟發式的教育,能够幫助眾生開啟比較少用的這種本能智慧,而且還可以做到協助眾生力行「中庸之道」,讓所作所為皆合乎於「道」,您的靈性生命,也就會協助眾生徹底開發出本心本性,此時就與天地精神光輝同在;這是要具有非常高的智慧,才有辦法來到中庸之道的!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54

修道一定要經過靈性智慧開啟與成長的過程,才能接受這個五濁惡世的世間,真正來到肉體靈性統合的階段,兩者真的溶入對方而成了一體世界,就不會再繼續構築想要的夢幻世界,當肉體的「自我意識」漸漸消失了,見法就會越深,這一定要透過實修實證去體悟,實修實證得越深、見法才能越深,加上人生的歷練越多,看的就會越具體、越清楚,才能真的能够很快的溶入法界道海當中,與「道」合一、與「靈」合一。

如果內心潛意識中還有習氣未斷,就一定還有對立的存在,只要還有習氣,就有「要」跟「不要」;有「要」,就有貪,有「不要」,就有瞋;所以習氣要完全清除,真的很重要!十個結縛怎麼解?就是要慢慢去體悟,了解導致痛苦戰爭的肇因、內心的痛苦不安、苦海無邊這些,然後坦然面對,不要用預設的答案去套千變萬化的實相,真實的世界要看當下因緣,再去做有智慧的判斷,才是真正的「中道」。



靜下來後讓肉體成為觀照者,這樣才能培養靈性內在的力量與智慧,因為肉體在觀察的那一刻,是回到本然的狀態,而不是用自我、思想、情緒和慣性模式認同的那樣,當持續不斷這樣操練時,您的層次會提升,減少被自動化模式操控的時間,慢慢收回自主權,不再被周遭的人事物操控我們的喜怒哀樂,才能讓靈性成長漸入佳境。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53

什麼是假愛?假愛是愛的裡面,含有不正確的企圖心和不良的動機,如果有提高警覺,就不會輕易上當,如果您不去貪取也不會上當,所以假愛比較容易預防,假愛是居心不良、心術不正,從對方的臉上便可看出的,心術不正的人,他的臉上寫著無形的字,如果您的心够寧靜,您就可以看出對方不良的居心;如果您的心是正的,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對方的不正之處。

所以假愛比較容易預防,只要聞正法,修正道,就容易避免,不易陷入假愛的世界裡,所以假愛的問題比較好解決,錯愛卻很難預防,假愛和錯愛常導致痛苦,只有真愛,才能带來快樂與幸福!那麼,修道人要追求真愛嗎?不管任何宗教的修行人,大都認為修行是為了斷除愛欲、要出離苦海、要解脱,因此,也許無法認同修道人要追求真愛這個觀點,大家對愛的看法和接收到有關愛的訊息,通常都是一種負面的解讀,把愛視為是負面的纏縛、痛苦的根源,避之唯恐不及,因此想盡辦法要徹底斷除。

修道者如能清楚了解深層内心熱切追求的是一份「真正的愛」,並避免在無意中造作、受苦,就能做到真正「無缘大慈、同體大悲」的真愛,真正的愛像我們共同的母親——地球一樣,承載著萬物、長養著萬物,功成而不居,任眾生奔跑、任眾生踐踏、任眾生破壞,卻照樣無怨無悔,默默的奉獻、持續養育著眾生萬物,這就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不求回報,像虚空,包容現象界的一切,接纳眾生的貪瞋痴慢疑,帶给眾生安祥快樂、舒適自在;錯愛裡面則含有溺愛,讓被愛者欠缺成長的機會,欠缺接受環境磨練、歷練的機會,對孩子而言,溺愛造成他不成熟,然後再跟父母繼續互相纏縛,真正的愛不該存有溺愛,您一樣會愛眾生、會愛小孩,但是您的愛是協助他勇於接受各種歷練,協助他勇於接受各種考驗、挑戰,而修道人的真愛是協助眾生心靈成長,讓眾生能够真正的開啟智慧,能够獨立、自我負責,能够有慈悲心去善待一切眾生,真正的愛是協助眾生成長、成熟、解脱、自在。

上古全真強調走在中庸大道上,如果不要了愛,捨棄了愛,那麼就落入兩邊,變成一種極端的偏頗,造成二元對立,那就不是真正的中道

真正的中道,一定是包容兩端然後不偏不倚,讓我們大家一起互相勉勵,實踐真正的愛於正道之路上。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52

我們有很多行為,常常是處在不清不楚的情況之下,用自我意識去做,没有考慮並尊重對方的需要,一味地想追求真正的愛,導致彼此或一方很痛苦,因為錯誤的愛裡面有善、有惡,有正確、有錯誤,有很多的情況,不容易覺察,您覺得自己很誠心、很真意的在愛,誠心真意的為對方好,但是對方就是不領情?為什麼對方看起來有痛苦的臉相?或您雖然為對方好,但是却讓自己感覺痛苦、挫折和沮喪?到底哪裡做錯了?這裡面隱藏很多錯誤,因而讓您產生痛苦,對方也被愛得很痛苦,只是您不知道而已。

這個問題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因為我們可能在無意中,犯了錯愛或假愛而不自知假愛與錯愛之間有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假愛有明顯的不良動機和不良居心,而錯愛没有不良動機和不良居心,完全來自於善心善意、慈悲好意。

那麼什麼是錯愛?平常容易發生錯愛的現象有哪些?例如原本恩愛的夫妻或戀人,最後會常常憤恨厭離?甚至反目成仇、或以相殘收場造成悲劇?為人父母自認摯愛子女,但孩子為何常倍感壓力和痛苦?甚至以逃家或激烈反抗來表達其不滿的情緒?套一句時下流行的話:「不要動不動就說愛我!您真的懂得愛嗎?還是錯把假愛當真愛?否則對方怎會常常被您愛得好苦?

錯誤的愛有幾種:第一、是夫妻之間,第二、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第三、是人類跟其他動物之間,第四、是師徒之間。錯愛裡面有很强的抓取、掌控和主宰欲,有很多的束縛、纏縛,也就是佛學講的:眾生在苦海裡面相纏縛。這個相纏縛的力量,來自於錯誤的愛當中,所展現出來的抓取、掌控、主宰,不光是男人,女性也一樣,很愛先生、很愛對方,但是背後都有您的抓取心和主宰欲存在。

錯誤的愛,是表面上說愛對方,事實上是要對方來愛我,真正愛對方只有三分,愛自己是七分,是在透過愛對方的情況下,來加强鞏固自我而已。這是比較深度、露骨的解析,只要靜下心來自我省思,就會發現在您愛對方的成份裡面,内心是在渴求想讓對方更愛您想要對方來保護您,因為您有不安全感,所以藉此來鞏固自己罷了錯誤的愛造成相互抓取、相互依賴、相互纏縛,您不要否認自己没有這樣!或是我不可能!只要靜下來剖析檢驗一下便知,也就是說如果彼此一方有痛苦,我們就犯了錯誤的愛,只是您卻不知道而已。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