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48

靜坐時在坐姿方面只要調整到不要彎腰駝背,坐起來輕鬆、放鬆即可,不會要求自己在姿勢上面對抗,跟酸痛對抗,如果靈性覺得需要調整時,就會自由的調整,甚至靈體會引領肉體起身來運作動功,都沒有關係,只是整個過程中,都要保持清醒明覺,如果感到胸悶,就是您在用力,自我在干擾自己。

要知道,您只是來看戲的,是個客觀的旁觀者,不要介入,不要去當導演。這個也很重要喔!您要看的是最自自然然的呼吸,越放鬆,靈性就越容易看到法的真實呈現。呼吸本來就存在,只是眾生繃得太緊,而没有覺察到,上古全真以順著自然的呼吸方式,或是藉由覺知當下的念頭,來進行靜坐,只要放鬆就可以如實的去體會,在一吸一呼的過程中,告訴您無常的法印,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讓您的心「真正的靜下來」。


千萬不要空守呼吸,也不要枯坐,記得!越放鬆,越好,體會呼吸的生、滅、變、異,每一吸、每一呼,都要如實知,如實見,才能見法;不要去唸一些根本不懂的咒語,要您能够去體悟、能够去理解,然後又能够實際體證的,才是靜坐最好的方法。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47

上古全真主要教導大家來修習靈性生命的成長與提升,在命功上,要求學子要注重修心養

性,從六根、六識修起,棄除我們心中的五毒、六慾,以懇切的真心,運用難得的人

身,強化人道修為,用清淨的本心,真心接納靈性存在的事實,明瞭靈體所給的訊息,依

順靈性然後互相配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樣配合之下,大道

自然而所化生,叫做「天人合一」、「靈體合一」。在性功上,主要修行為靜坐、靈動,

依靈性引導來調整肉體的氣脈,達到古人所說的練精養氣、練氣養神、練神還虛,但這並非

一日可得,而是需要肉體的耐心一步一腳印,紮好根基,用心來修持的。

上古全真是透過靜坐來讓靈體去調養肉體讓靈體去運作體內的氣脈,讓肉體可以氣順、柔和、定靜、集中注意力,與一般的打座方式有所不同;通常坊間「有為法的靜坐」,不論是佛道異道,都有個步驟與練習功法,像是找呼吸,修習出入息法,或是守住眉心、膻中去找明處或光芒,還是以意念導引體內氣脈運轉...等等,功法相當多,其實都是在透過反覆的練習中,藉由表面淺淺的念住,來到深度的覺知與釋放,看見自己的心是隨著無明、我見、癡求而流轉?還是可以止息掉這些起心動念,當下去調控、去捨斷、去超越?偏偏眾生不知,把方便的功法淪為執著而抓取不放,實為可惜;上古全真的靜坐方式屬於「無為法的靜坐」,強調自然調息,沒有所緣,也不強取境相,可以達成肉體與靈性的雙重修持。

上古全真的靜坐是把到處攀緣的心收攝回來,一開始要先收,後面的放,才會有力道,收攝六根,讓靈性的覺知力慢慢的顯現出來,而這個收攝功夫,如果是放在呼吸上,覺察力能够不斷的提升,變得很敏銳,就會產生定力,這就是開啟靈性智慧的力量,有了定力,才能够深入的去體悟與見法,所以不要輕視前面的基本功,這是定的基礎。不管您的注意力是放在鼻尖,或是放在丹田,或是胸口,可以自由調整,重要的是不要用力,要放鬆。過度用力,就看不到法,只要保持客觀的覺察來順著自自然然的呼吸便可,越放鬆,越能看到自然呼吸的進出起伏,要記得這個很重要的心法——「放鬆,不要用力」。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46

靜坐更深層、更重要的意義,就是使肉體與靈體的磁場一致,可以接收到靈體給予的訊息,達到修持靈性生命的目的,古代人講禪修、習靜坐,只知道方法簡單,可以達到養身健康與心理治療的效果,現代人講坐禪,把靜坐搞得非常複雜,注重打坐要盤腿、時間要長久、還要什麼入定、看見什麼禪相、看見什麼光,選擇好相一味地追追追,種種行頭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卻都不知道禪修靜坐可以修靈。

其實,靜坐之所以可以提升智慧與活力,可以促進健康與免疫力,在於靈性的調整,當肉體靜下來時,靈體便會帶動體內的氣脈,使之通暢,調整與調理,誠如《道法全真經》所言:「靈體合一要靜定,有動有靜兩相依,靜而自若不空妄,安定心性靈祥和,靜法猶如脈之絡,玄細而續不休止,脈動絡行心息定,靜中修得智慧現」。因此今天談靜坐,也不必將它看得神秘高深,它只是簡單的靜坐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過得更平靜、更靜心、更心安理得、更無奢求、更健康快樂,如此而已,主要還是要讓靈體與肉體統合,歸靜、修真、修靜、修性、最後歸於「全然本真」。

何謂「性命雙修」性命雙修最大的目的,就是藉由靜坐來使肉體安頓下來,淨化心靈,讓

肉體的心能夠安住於室,去除妄想,去除五毒,斬斷習氣;修道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

心,所以要藉由讀經、靜坐來使狂心止歇,心安定了之後,肉體自然清明,然後再與靈性修

行心法結合,最後互相統合;透過靜坐、靈動的動靜功法來調整體內污濁之氣,使之轉為純

淨的正氣,如此方式必能使各位修道之人精神飽滿,疾病遠離。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45

「靜坐」的涵義,極為淺顯易懂,就是清心、靜心與平常心,修道要以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修習,求得清靜,再更簡單的說:修道就是日常生活的修行;靜坐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出時間,把心靜下來修自己,用最自然的方式來修行,時時注意守住道德是非、清心寡慾,靜坐,能使自己心平氣和,平心靜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困難,也能凡事放得下,看得開,不在乎,這也就是練習靜坐後的附加價值。

坐禪方式很多,無一就是要讓我們放下萬緣、亂心止歇,禪坐時不需強結跏跌坐或盤腿,只要順著自然正坐,不需將腰作意挺起,也不要縮腰垂頭,不需著意導氣,自然順氣即可,放鬆身心,了知當下的念頭,定心守靜、順息止定、心靜而安、一呼一吸間工夫日久漸深、綿綿密密,似有若無,勿著力、勿緊扣,離妄離惱,自可歸寂靜處。

坐禪並非只有坐才有禪,平常日用中皆有禪,禪機處處可見,生活中處處是道禪,但要知曉如何調養身心,若不善調,小則害病,大則著魔。坐禪中有妄想出現,只要認得它,清楚它,不執著、不隨它即可,不要壓制排遣,怕它、拒它而想盡辦法費力降伏它,見有好相,也不需起意,生起妄想,也要不生歡喜。

靜坐帶來心念的清淨,但若圖個有什麼功德則是不對的,用自己的自性、靈性生命跟清淨的法相應,無所得無所著,才是真正消災延壽---延長法身慧命

透過觀照實修,證得觀照般若,所開發出來的智慧是佛性的自性佛,是妙智慧,何需用禪定到第幾階、第幾層來界定與分別,您說是嗎?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44

上古全真的修道,主要是要求將自已從貪婪和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肉體可以得到恬靜、閒適和清靜的感覺,然後再由靈性全權作主,教導、訓練靈體,靈體再教導、訓練肉體,性命才能雙修。

第一階段的修靈,極為簡單易行就是「靜坐」,靜坐無須任何形式,只需在靜坐前請求靈體給予指引,在自宅書房、佛堂穿著整齊端正而坐,均可進行。靜坐時,放空思慮即可,靜坐之成效與進展須視個人靜坐之持續性、虔誠度、放空之程度及是否每天進行而定,靜坐時,可能產生之「異象」為「氣動現象」,也就是在靜坐時突然身體產生不由自主的擺動或暈眩,身體擺動現象大都為規律性,輕者渾身抖動,重者起身靈動打拳或走舞步,各不相同,當產生氣動現象時無須緊張,也不宜強制立即停止,只須放鬆全身讓靈性引導即可,越自然時抖動現象自會漸漸止息停頓,使抖動變為緩動,最後停止,如果感覺不安或不妥可停止靜坐,並詢求老師協助,確認指導的是自己的本靈或是仙靈、外靈來附身,避免產生神魔附體,造成走火入魔,要切記!


修道是修自己的靈性生命,不須靠外力來控制,即使有仙靈來指示,也是您的靈性已經可以清楚的分辨正神或是邪神時,那個時候,靈性已經由意通來到靈通,甚至通過種種測試,合格後晉升至通靈的階段,您的靈性到達某個火侯,就不需要擔心太多了。上古全真在學子家中尚未設立道場前,皆以讀經為主要定課,不鼓勵在家自行靜坐,主要是初學者靈體尚未穩定,靜坐中的各種可能產生的狀況,若無法分辨與保持沉著,很容易受到干擾乃至驚嚇,因此,在靈體達到適切的穩定度後,家中設立了道場,便可於家中靜坐持經,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漸漸修持,只要有心,自可自行見證效果,不僅可將家中的磁場轉化,個人的身心狀況也會改變很多,親身實證後便知,不待多言。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43

一般人講坐禪或是靜坐,都很嚴肅,什麼四禪八定、入定多深、好相惡相等,認為就是沒有了念頭,心很專一不為所動,這是對定的誤解。

上古全真在靜坐上的訓練,主要是要來平息妄動的心念,讓心能夠真正地靜下來,藉由肉體的呼吸順調,來讓色身靜定,依順靈性來調整肉身,並不是要來讓心靜止,或是數著呼吸數,一開始的隨順呼吸,只是在練習隨順能覺知的能力,當心越能夠靜定之時,靈性自然調整氣脈,解除身體的緊迫,靜定放鬆之下,在調定過程中對於妄起的心念,越來越看的清楚,也不會在任何一個狀態或想像下多作停留,更不須要去強住於呼吸的流動境相,此時將有空暢的呼吸,也有空暢的清淨靈性,靈知靈覺,不再有小我的自我意識在操弄,而是由粗到細、由細到微細、再由微細到極微細的一種心念調和,是一種透過攝心達於靜定的過程,最後完全由己靈作主的行持。

每個人本有存在的靈性,是空性而清靜的,本來沒有負擔,卻投生為人而有了做人的負擔,然後貪著自己的人身,還有了各種身見,一旦有了身見,不只是身體是個負擔,連身見的種種觀念皆是沉重的負擔,把本有的靈性徒增各種莫須有的虛妄擔子,包括種種貪著享樂、貪生怕死、畏生求死等,所以就在這個裏邊,貪中煎熬,自己給自己無止盡的負擔,結果必然受苦。

每個人口中的都在受苦,在觀念中受苦、在對立中受苦、在分別中受苦、在迷惑無解中、在孤獨無聊中、在覓覓尋伺中、在貢高我慢中、在所求不滿中、在怨嘆扼腕中……,因迷於自我存在而造成了連環不斷的種種苦果,但又不得不作這個,因此,上古全真教導靜心的訓練,仍然是以那個本有存在的靈性為主要,藉由呼吸的順調,讓主人來掌控,身心靈才能達到真正的空暢,空暢才能自由,空暢才能解脫。


空暢就是呼吸順暢、腦袋不塞、身如虛空、心於安止,不背於本有存在的,如《四十二章經》裡:「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42

修道者如果沒有先調伏肉體,修習命功,要靈體合一很難!因此要修習內觀,往內觀照,體悟苦、樂相依相生沒完沒了的這條食物鏈,因為貪愛緣故永無止息,就像嗜毒成癮之人,唯有遠離才能戒斷一樣;要如實看見實相,就會產生厭離之心,不再虛妄夢想,就能步步走向解脫之道。

因此,生活作息要規律,適當的睡眠很重要,可以恢復精神,解除疲勞,修道人如果睡眠不足,用功時容易昏沉打瞌睡,而成「蓋障」,因此要善調睡眠,不可貪睡,貪睡則心神闇蔽,增長愚癡,覆蓋心性,令心昏昧不清,不可放縱;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則容易昏沉,無力修道,晝時若覺疲累,小睡三十分或四十分,也是沒有關係的。有人以為可以靠靜坐來提神養氣,消除疲勞,對於初學者,常是一上座,沒多久即出現昏沈現象,長久下去,影響身體姿勢,有礙健康,應該在精神狀況好的時候,再行坐禪,功夫才能得力。

上古全真把睡眠當作是一種定功的修持與訓練,睡眠時,應提起正念,雙眼輕闔,即使沒有睡意也沒關係,心念正定,不過分的昏沈之下,似睡非睡,可以養氣又養神,不但容易醒覺,也不會作夢,即使作夢也不起煩惱,這樣的睡眠習慣,對身心的修養,最為有效,等到將要睡熟時,也一樣會保持警覺,而且不會亂夢顛倒,隔天也不會懶惰而貪睡眠,用睡眠來調整身心,身體好了,精力足夠,定慧力增強,睡眠自然減少,反之多睡一些也沒關係,總之,睡眠不必刻意勉強去減少,程度不夠,不睡覺不倒單,也撐不下去,反成自障而修道無功,定力深者,平日與睡中都會常攝在定,隨時都清智明朗,魔境或考驗現前,也都會迎刃而解的。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