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騎牛歸鄉 13

 

人牛俱忘〜

如十牛圖的偈頌:鞭索人牛盡屬空,碧天遼闊信難通。
紅爐焰上爭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前面「忘牛存人」的境界,已了達無牛可牧、無牛可得,能牧的這念智慧心,也隨之放下,接著要來到「人牛俱忘」,也就是更進一步明白,牧牛人只是代表修行者尋求本性的主觀意向,牛則代表修行者覺察的本性,當肉體與本具的靈性合一時,牧牛人與牛自然同時消失,體悟出原來智慧心性本性本空,不僅牛不可得,人也不可得,心境俱空、人法雙亡,達到一個絕對的境界,所以是「鞭索人牛盡屬空」。正確修行道路的體悟,絕不會是無形無相的斷滅空,真正的佛性靈覺是真空而妙有,所以以「碧天遼闊」來形容,無邊無際、無始無終,但是雖然廣大無邊際,但是在這個境界中是絕一切音信的,音訊也無法傳達,假使能通音訊,表示這念心還有一點點消息、念頭,想到「聖」,想到「凡」都是一個念頭,無論是凡、是聖,都還是音信,還是落入有能有所的相對境界當中,應當不作佛想、不作魔想達到一念不生才是,所以和所謂的「妙高峰頂,從來不許商量」有相同之意,因此說「碧天遼闊信難通」。

「紅爐焰上爭容雪」,就是形容這念心無有一切美醜、善惡等對待差異,達到能所一如的境界,有如火爐上熾熱的赤紅火焰,丟進一把雪瞬間融化,容不下片絲雪花!修行至此,無言無說,無能無所,契入心境俱空、人法雙亡的絕對境界,,無有一物可得,合乎本道宗旨,契合了祖師意,即為「合祖宗」。
八萬四千法門,最後都是要回歸於這個絕對唯一的智慧靈性,遠離一切對待,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騎牛歸鄉 12

 

忘牛存人〜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說法,一般人認定這句話是禪言禪語,蘊含著深奧的禪機,其實在靈性的證悟中有著最真實的意義,也就是修行的道路來到了哪一段的意思

上一篇雖然已經「騎牛歸家」,但是還有能騎之人、所騎之牛,也就是有能證之心、所證之境。有能有所,仍屬於有出有入、有修有證的相對境界,還是落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的無明妄境中,所以接下來要「忘牛存人」。

現在修行來到了第二階段,必須自己時時透過自省, 謙虛有容,以無所求的無為精神,拋棄分別對立,接納善惡,才能跳脫而超然地邁向第三階段,使初發心依舊保持著真誠,自然顯露;如十牛圖的偈頌: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閑;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

牧牛人和牛都已經回到家中,「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閑」」,這時,牛不知在哪裡睡覺,牧牛人也無憂無慮地坐於自家庭院當中感到心滿意足,因為已經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回到自性靈山、菩提涅槃的家。心中明白原來牛是本來的自我,心外無別牛,牛即是當下這念心,已經給予馴服,現實的自我與本來的自我已經合而為一。
既然已經騎牛歸回自性之家,更契悟到連牛也是不可得,連牛影都沒看到,當然就不再需要牧牛的鞭繩,可以通通都扔掉了。這念心是本具的,根本無牛可牧、無牛可得,不必再藉相對的境界來用功,連牧牛的這念心也要放下,只要做個閑道人就好了。
「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此時,歸回本覺無為,可以悠閒地一覺睡到日昇三竿,無憂無惱,無論穿衣吃飯、行住坐臥都是道,時時處於大閒中的悠然心境;本來自己就沒有兩個,只有一個,只是以迷失的牛來方便隱喻出現實的自我,等到尋得了迷失的牛並且調伏好牠,皮鞭與繩索則無用處,只能孤寂地放在草屋中,這個階段,我執煩惱已斷,也沒有對抗煩惱和尋求開悟的焦慮,不論善惡、罪福、得失、誹譽,皆能無所執著,但是還有微細的我執,,這必須經過一番努力,有了工夫才做得到,否則想要一覺到天明,就只能是癡心夢想而已。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騎牛歸鄉 11

 騎牛歸家〜

從「尋牛」到「牧牛」是條漫長的道路,若是這念心保養純熟、功夫到位了,已經調伏心牛了,才可安心的騎上牛背回歸本家。

如十牛圖的偈頌:「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迤邐」的意思是曲折連綿,從一開始的「尋牛」到「牧牛」,費盡心力,通過種種身、心、靈的考驗,心牛已調伏,能任心自在了,終於可以不需要任何鞭索,回到究竟的家,也就是結束了「現實自我」和「本來自我」的爭執。這裡的「家」,是回歸到具足空性智慧、不生不滅、寂靜真如的清淨靈性之家。

「羌笛聲聲送晚霞」,表示契悟了本來自性,如同歸依三寶歸依了原有的自性三寶,在現實自我的追尋之下,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獲得了本來自我,回歸到真正應有的本來自性,此時的沿途風光就像羌笛的樂音、晚霞的美景,令人賞心悅目。這時候,人、牛、羌笛、晚霞和合一色,齊趣一處;行者脫離情識妄想的羈絆,身心與外境世界和諧無礙,同歸自性不二之家。修行至此,六識已經淨化,不再生起煩惱,心中充滿著法喜,充滿著無量的光明、無限的愉悅,實在是值得在這個地方慶賀一番,但是雖然能夠任運而行,也還需進一步開發靈性本能,持續斷除微細又微細的無明,不能怠惰下來。

明白了這念心,這念心性就是無限意,等於古德所說的「百草頭上祖師意」。契悟了以後,當下這個能知能覺的「意」就是菩提心,所以一拍一歌都是禪機,乃至舉手投足都是神通妙用。假使不明白這念心,「意」就成了心猿意馬;分別執著的意識心到處攀緣,如猿猴爬樹、野馬狂奔,沒有一刻歇息 。

  悟了這念心,就明白「意識心」與「菩提心」原是一個,沒有二個。譬如以前是賊人,現在覺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此好好做人。從前做賊人,作用的是這念心;現在做好人,作用的還是這念心;這念知覺的心性並沒有差別,不同的是當下這念分別捨取的心意──要做賊人或是做好人?如同手掌,張開來是手掌,反過來是手背,無論手掌、手背,同樣都是這隻手。

  「一拍一歌無限意」,悟了這念菩提心,當下一拍一歌就是無限的禪機妙用;如果未悟,則一拍一歌有生即有滅,都是意識心的攀緣作用,終究是心的作用,就成了無限的生滅與悵惘。

「知音何必鼓唇牙」,真正懂得曲音的人來說,並不必假藉言說來表達每段歌曲的含意,真正究竟的知音也是如此,不必多費口舌累贅說明,即所謂的「無聲勝有聲」。昔日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即是如此,不假言說。

在道途悟證智性的過程中,在靈性覺醒前,我只相信自我是我,雖然這個自我常常讓我感覺不舒服,煩惱多,痛苦也多,雖然不太合身,但這也是僅有的我,沒有另一個我了,您認為自己的肉體是世界上的一個人,別人也是,不知靈智覺性才是主人,也不知道他確實存在,所以「見山是山」。

等到您進入靈性的覺醒當中,開始要來摧毀自我,您漸漸開始明白您原本以為是您的那個我,原來只是人生旅途的這齣戲裡,在戲中所扮演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內容都讓您在舞台上虛假、做作、不真實,因此,您開始要來去除這個虛妄的假我,想要回到真我的根本現實,承認了靈智覺性,因此來到了「見山不是山」。

接下來,展開了一場人生戲劇中的「角色解構」,砍除了自我,拒絕繼續歹戲拖棚,走回觀眾席,看到了沒有假我的角色,發現再也不會把這些角色內容誤認為現實與真實,而那個一心想要扮演好各種角色內容的假我,也已經不存在,此時真正體悟出根本沒有一個自我,也沒有一個真我在等待悟道,因為靈知靈覺的智性,原本如如不動,無來無去,不留痕跡,沒有符號,什麼都不是,是「無我」,所以此時您來到「見山又是山」了。

從今以後,您可以安然自在地回到舞台上,再度穿上戲服,扮演應盡的角色,勇敢地走回戲劇當中,已經褪下自我假衣的我,未來在覺醒的靈性帶領之下,都能往正確的方向前進,無有阻礙,拋棄二元,與道合一,如果有生命快樂的秘訣,應該就是這個吧!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騎牛歸鄉 10

 

伏牛〜

到底這念心是不是能作主?就要看自己能不能回光返照,隨時檢討反省;如果不能作主,就要趕快精進用功來降伏種種貪瞋癡的煩惱;修到心要靜的念念分明,覺性要時時現前主導肉體,假使沒有如此,就會執著唸佛是在求生西方、他方世界、持咒是在得感應、拜佛是在消業障、誦經是要求福報,反而都會成了法執,甚至執己法為最勝、毀謗他法抬高己法,當知法法平等,都是牧牛的法門,目標都是要調伏這念心而已。

眼前雖然已經契悟了一點道,稍微掌控了這念心,但是還不能完全作主,所以必須時時刻刻提起覺性,不斷靜心覺察、智慧覺照,勤施牧牛方法,讓心牛不要向外攀緣,才能日久功深,牧的純熟的這個心牛,已完全被馴伏了,此時能夠作主了,就不用再費盡心力去看住牠,也不必刻意拘束牠,不再為外境所轉,就可以處處作主、任心自在了!

所謂「簡樸親真」,簡單容易入道,單調正好用功,越是單純清淨心越能夠現前,越是純淨,那些亂七八糟、顛顛倒倒、苦苦惱惱的複雜妄想就不會到處紛飛,,心一清淨就柔和了,調柔以後,不但不覺得枯燥無味,也不會感到寂寞,還能享受寂寞,一直下去便可與道相應。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騎牛歸鄉 9

 

馴牛〜

我們總是前念剛起,後念便隨之而來,而且都是自己的自我意識所生起的迷妄之心,和外界其實沒有關係,都是自身的分別、對立所萌生,都是妄心所起的,假使能夠馴服心牛不要落入妄念,從第二念起不生起妄念,保持正念相繼,遇到事情、看到事物,不要再有想像、造作、佔有、執取的意念,把心牛練習成如「鏡」一般的心鏡,眼前的一切,據實映現就好,那麼就會在「無念」中產生「無我」的空性慧出來,所以,無念不是毫無念頭,無念就是「正念」、無自我意識的分別、無妄念對立,就是「無我」;這樣的修行,才能在「深化境相產生靜定功夫」之下,協助自己連根拔除掉滿身的煩惱習氣,讓靈性生命主導肉體現出本有的清明妙智。

在修道中假使能夠如牧牛人確實的在放牧中小心翼翼地馴服牛隻,始終要讓覺照的這念心存在,那麼即使有常常野性復發般的心牛、狂放不羈的習氣,相信都能漸漸地調整至乖順,緊繃的繩索便可以放的鬆弛些,最後不須繩索也能自律自制。

談到修行,最起碼的是要「攝心」,隨時懂得把心收回來,否則稍微一疏忽、一放縱,凡夫的習氣便起,念頭亂起又亂滅,心一旦收不回來,接著便是懈怠放逸;所以「十牛圖」與偈頌把修行比喻成牧牛,牧牛是很單調乏味的事,但是牛隻很聰明,會趁您不注意時偷吃田裡的秧苗,所以牧牛這件事,牛很辛苦,牧牛者也辛苦。

越是單純的人來修行,他會欣賞田園的風光,自得其樂,小心翼翼的看顧心牛,漸漸修身養德,日有所長;如果有所求或是心念偏頗的人來修,會像個野孩子在看牛,心裡只想著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只想在看牛中獲得報酬,無法體會牧牛的樂趣,哪裡還懂得欣賞沿途風光!所以,修行要像牧牛人一樣耐煩,看住這頭牛,看住我們的妄想,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才能馴好心牛。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騎牛歸鄉 8

 

牧牛〜

我們的心就像一頭沒有經過農夫調教過的牛,是一頭蠻牛、野牛和頑牛,牛脾氣大的很,一個在修的人,如果無法管理好自己的起心動念,就談不上修行。

 

因此,修道要心行,性證,不在口說,口唸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唸心要行,再由靈性應證體悟,引導肉體實修實行,才能心口相應,性理和合,人人本性是佛、是覺,「離了本有靈性」,就別無佛、別無覺可言!正信正行的道場所教的整個法一定要落在「攝心安心」,教導學人隨時隨地照顧好自己的起心動念,哪個人心先安了,哪個人就離大道越接近了。

修證靈性生命是真修實證的法門,也是唯一可以真正解脫不再落入輪迴的明路,主要內容可以說幾乎都在「如何馴服所捕獲的牛隻」?「如何降伏自己的心牛」?這些部分裡頭,非常非常重要!也不必講的那麼高,只要攝不了自己的心,就安不了心,安不了心就無法在正道裡得到受用,如十牛圖的偈頌:「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塵埃;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拘自逐人」,牧牛人一手拿著皮鞭,一手拿著牛索,提高警覺地走在牛隻身旁,這個時候,牛隻已經聽從命令可以被他控制,不會再隨便踐踏人家的田地、稻秧,看起來輕鬆的有如日常生活的活動,似乎完全不需要勞心費神,如同修道人掌握住心牛以後,如果順著正確的道路一直走,持續保持正念不落入妄念裡頭,在相繼正念的修行中便可現出「純和之相」,最後不需要繩索拘束也能安處自在、靈肉純和。

很多修行者,在修道的過程中,隨隨便便就放逐自己、放逸無度,因而無法靜心處世,自身的習氣更是無法調伏,最後越修越退步,越修越狂言,越修越自大,起因都是來自於錯誤的牧牛方式,應該明白,既然此生願意求道證道,就應該選擇正確的修行方式,選擇可以真正明心見性、靈體和合的無為法門,而不是聚眾嘩寵、依靠山頭、崇拜偶像、名利為首的有為方便法門,因為這些都只會讓人迷失掉本性,繼續讓人迷妄,無法成就真實本性;正法必須協助修者覺醒本性,自「調心」起修,身不離修來磨煉本性,才是正道。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騎牛歸鄉 7

 

得牛〜

牧牛人找到牛隻用繩索套牢捕獲,往身邊拉引,開始想要掌控牠,然而牛隻因為逗留在遍滿雜草的荒郊之外,已經為所欲為了一段時間,野蠻地想要掙脫繩索,牧牛人只好奮力地拉緊繩索,試圖調伏牛的野性。

眾生的心性之牛雖然已經找到,開始有了控制、伏住煩惱的能力,但是因為長期處在遍布煩惱、妄想之中,煩惱習氣猶存,隨時都可能放逸現起,因此必須勤加鞭策和馴服,更加勇猛精進才行;如十牛圖的偈頌:「竭盡精神獲得渠,心強力壯足難除;有時纏到高原上,又入煙雲深處居」,用盡了心神捕獲得牛,但是肉體身強力壯,自我意識心力強大,非常難以根除以往的惡習,往往好不容易有點進展,攀爬到高原上,卻又感覺到深深地渺茫,端坐在煙雲深處,妄想和妄念繼續不斷地生起。

修持靈性生命的初時,本靈之性覺醒,有時肉體似乎可以感受到他,但是因為定力還不夠,肉體的心還不夠靜,因而常常感到忽有忽無,雖然已經見到心牛,找到心牛,但是所識所見都還未能靈肉合一,稍微受到世俗的誘惑,便墮入三惡道當中了。這個時候,也才剛剛掌握到修行的線索,不能以此為滿,必須告訴自己此刻才是修行的開始,見牛了、得牛了,接下來要「牧牛」了,才要踏上漫長而艱辛的靈性修證旅程而已呢!



http://www.tsaitruee.com/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粉絲專頁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