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悟經證性 29


〜「簡樸平淡最上等,功名富貴自有定,非關己事莫沾惹,免除災難身安定,俗務擾身,心生惱,捨去外務,避煩囂,俗世外務皆能捨,身心定靜怡然得」〜

少欲知足並不是等同回到原始生活或是居山歸隱,如果勉強斷絕物質的享用,或是刻意居住山林與人保持距離,絕對不能隨遇而安,也無法真正放下,反而處處不便,更加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步調而心生苦惱,和社會脫節,不但不能增長智慧,更不能長養慈悲,也無法安心修定,這是不顧現實因緣所導致,也是對修道認知錯誤的緣故。

如果說,把簡化生活、降低需求作為一項心性的試煉,如閉關、齋食、斷食之類的苦修,短期之內是可以的;如果當成常態,對多數學道者來說,其實並不適合!現代人學修障礙多,忙碌、肉體的心定不下來,但是如能多留意,用真心、多用心,並且真心實踐、用心體會,不要泛泛而談,空口說大話,雜心多嘴,失去焦點,在逆境中學習磨練,不排斥挫折痛苦,在順境中不失正念,不沈溺於快樂享受,保持中道的修行態度,這樣勢必才能持久,也才能走得更遠。

除了工作和生活所必要之外,讓心思回到單純、如實,少算計、少緣慮。勇敢、真實地面對自己的痛處和弱點,用開放、坦然的心胸,少一些逃避、虛假、掩飾,這樣自然比較自在。雖然生活繁雜,但是只要能夠漸入漸深,就可由生疏而純熟,由繁瑣轉純實,在修道學法的路途中漸漸獲得法益,在現代文明的環境中,仍然身處入世卻能安處自在

印度的苦行主義是以緣起無我、慈悲喜捨為清淨自心的主要功夫,但是自從印度佛教發展到大乘佛法,人民生活富饒,樂行主義盛行,更多的眾生選擇以在家身份來修行,為了適應這樣的風潮,以解脫道為中心的小乘佛法逐漸退居旁流,以菩薩道為中心的大乘佛法取而代之而成為主流,雖說大乘小乘亦是人為分別與對立,但是如果再以隔絕文明來標榜無欲、無為、自由、清靜,以遠離塵世來做為修道的最終,恐怕還是白忙一場,很可能就只會活在愚痴、我慢中而不自知啊!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悟經證性 28


〜「斬除六欲滋苗,令其斷而不生,六欲生之熊熊烈火,狂燃猛烈難滅之,即使微細也可燎原,慎除之以絕後患,力挽狂瀾之勢,己心作主,勿令其生」〜

六欲是眼、耳、鼻、舌、身對上色、聲、香、味、觸後所產生的五種感官上的滿足,再加上意根對應之後而產生了心法意識的造作,這些星星之火一旦無法斷除,最終都可能如同熊熊烈火ㄧ般,狂燃猛烈乃至燎原。

現代人物質享樂多,華麗的服飾、美味的食物、香氛、娛樂及舒適的居家環境等,加上資訊遍達,讓大家生活匆忙、心緒散亂、定功淺薄,學修人數雖然眾多,但是證悟者卻相對稀少。表面上看六欲障礙了道法是關鍵,然而真正的主要原因在於內心不清淨,染著欲望,而染著的根本則是不明白六欲的無常與虛幻。

上古全真的修行是以「中道」為基準,要淡泊少欲,愛好清閒,專修靜定,以出世的精神來攝化眾生;然而,眾生根性有異,有傾向苦行者,尚能接受依明師指導而修,但傾向樂行者,好樂家居生活,注重親情,放不下,習慣於財物和欲樂的享受,所以道心無法持久的居多。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悟經證性 27


〜「根深蒂固之習氣,須斷令改,使其有別,莫以習氣種子牽入火坑,再造作而增長,種下永不復原之惡習,生世更替交疊淪喪也」〜

有很多人在進入修行之後,修養反而變差、貪瞋癡三毒反而也增加了,常常會讓家人或周遭的朋友產生了他們真的有在學修?還是只是在表相做做樣子的疑惑

習氣是一種很難讓自己有所覺性的「慣性」,即使沒有惡心也仍會作了惡事,因為已經習慣成自然,一旦被人厭惡責怪則已經鑄下錯誤,百口難辯。

如果沒有讓肉體真正地靜下來,很難有清明的覺知可以往內自省,即使運用肉體在心地上下功夫,粗的煩惱或許易斷,但是細的習氣依舊難調,所以只能繼續牽流造作,前面惡業未消,後面惡業又生,生生世世更替交疊,永遠也無法脫離三界,不受輪迴之苦。

煩惱不生了,是肉體對外境去除了執著與分別,但是只要習氣未盡,今世的修道路上便是坎坷不斷,內心衝突不斷,若要度眾更是有諸多的障礙,所以學道修行,鍛鍊己心絕對首要,但還要繼續在斷煩惱中細中又細,極細再極細,更要隨時隨地往內反省,檢視習氣,漸漸剝除根深蒂固的潛藏習氣,才能由不生惱怒開始,勇敢地面對種種考驗,讓自己不會退轉。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悟經證性 26


〜「本心本性同源性,自性世世依假身,盼修緣,得道歸,惟
恐假身不知修,今見此經,皆要明,依此全真經修真、修靜、修明性,身心力行得應證,力求解脫歸全真」〜

當我們執著時,就束縛了自己,永遠不可能自在,能不執著,真正萬緣放下時,就自在了,所以其實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命運可以改變,但是要靠自己,那麼要如何改變?就是要轉變心態,心態改變了,命運會隨之改變。要改變心態,不僅要學道修行,還要讓假身甘願配合真正的靈性主人,一步一腳印,身心同時力行親證,才不會落入研究學問、世智辯聰當中,一旦能夠讓自己的靈性來主導,肉體就絕不會走向偏差,如果沒有靈性來帶動,肉體的靜只能短暫,肉體的動也無法真正疏通氣脈,完全以肉體的所知、所學和所能來修行,只會助長自我意識的強大,不僅多走了冤枉路,更會讓自己越修越氣虛,越老越病痛,越修離真道越遠。

要知道!「靈性證悟法門」才是古聖先賢證道的原始古法,才能真正解脫!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悟經證性 25


〜「願既發已,當行所行,修持自性,先渡己,再渡人,養性修心併齊行,自性道品共同登,心口合一,表裡相應,不著表相重心念,己之心念由己掌,表顯之相與心同,人神合一,天人合,外道尊重行尊敬禮」〜

找到了真道或是知道了此生有職在身之後,就必須開始提起毅力精神,修持自性讓道業成就。

有一些愚昧的人看到「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這句話,便會錯經意以為菩薩只要度眾生就行了,不用度自己,不明自己也是眾生之一,哪有度盡眾生而獨留自己不度的道理?所以一個真正發心的人,不應先將自身居於菩薩之位,以度眾生為藉口,「逐外忘內」,忙著追逐外緣,而忘了自己心性的修證。

要知道,自覺才能覺他,如果未自覺、未斷煩惱就想度人,就只是虛以及以欲强行,就是「妄道」,所以修道要「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覺,再覺他」。

世間有很多道場,裏頭的人自認為是大乘修行人,應該行菩薩道幫助他人,然後就不假思索,不顧及自己和家人的感受,一味地往外去做一些事情,甚至超出能力範圍,最後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煩惱。當知,如果在自己沒有能力,也不方便的情況下勉強去做,不但給自己帶來諸多煩惱,也會染污了肉身與靈命的相續,反倒障礙自身的解脫與成就,這不是如法的,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利益他人,但實際上卻是在造業。

家人和身邊的人都是與自己最有緣分的眾生,如果先把自己修持上來,一般情況下,家人看到您的轉變,也會漸漸接受您的修道方式與原諒過去的不是,然後你再來照顧和利益他們,最後有餘力再去幫助別人,這才是利益眾生的順序

養性修心本該齊頭並進,這樣自性與道品才能共同提升,修道要能夠心口合一,表裡相應,不著表相重心念,掌自己的心念,讓表顯之相與心合同,等到靈肉融合合一,連外道都會不禁給您行尊敬禮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悟經證性 24


〜「無上菩提心,出世前,已然允諾,定命皆已定,運由己轉舵,已發無上願,渡化眾生靈,願既許諾已,須慎行行之,豈可拖延,一再延宕,運要轉舵,須由己行,行之有善,自得善運,延宕定命,自受惡果,廣大願矣,浩天之闊,行所發願,免墮三途輪迴之苦,豈哉知乎?」〜

三分命,七分運,命雖已定,但運可轉,也就是說人的命格不只有所謂的本命宮,還有後天命宮;生死由命不由天,命由出生至死已註定,神仙也未必能幫你增壽;運於一生起伏不定,運勢較差時,什麼事都盡力去做了還是無法去完成,甚至會遭受到他人的陷害等,運勢好時,做什麼都順利,就算只花了一半的精神去做,仍有完好的成就。古聖先賢也證明人的運勢可以靠著己心、己意、己行來扭轉,在後天命中盡力而為,運好運壞皆自求。

修道人必須有我是凡夫的心態認知,此世來修,是要來是繼續修,並非一步登天,古今中外證悟者也是凡夫經歷好幾劫才能悟道,唯有如實修行,為自身而修,為破除無明而修,不是為誰來做;為誰作的心態容易產生我見、我執、我慢的情況!善知識只是前方便,指導我們上路,上路的人是我們自己,修行用功要靠自己,才能成就道業,至於開悟與否,全是自己的事,誰也幫不了忙的,只能在遇到瓶頸無法突破時,藉由善知識開解來跨越它、突破它。

有一些曾經簽屬同意書的本靈,則屬於帶天職的重要人物,在還沒有明師點醒之前,或許渾然不知,但是一旦遭受人生困頓尋求協助,並已深知此生有重責在身,則必須提起堅決證道的決心,先把自己修上來,通過考驗與認證,領取無形旨令,才能執行使命,也別以為推託和延宕可以規避責任,浩天之闊,當行發願,否則誇說自己掌大旗的也只是空談,往生後依舊再墮三途輪迴當中。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悟經證性 23


〜「勿疑有他,莫起疑心,動搖信心,毅力搖擺,當常持初發心,永斷煩惱結,斬除六欲根,勇猛堅毅力,共發修道心,日日夙夜持,莫疑過程之所慢,當有堅決證道心,花開果成自嚐受,莫疑遲」〜

貪瞋癡慢疑五蓋,居於其中之一,適度地疑情在修道當中是有必要的,尤其在選擇入道之前審慎地抉擇評估道場絕對是不可少的。漫漫的菩提道上,要來抉擇今生此世、為累世轉生、可能無盡期且毫無證道機會的靈性生命來選擇一個好的法門,除了要看個人的根機,也要有好的因緣條件,或許在世間人看來,修行的方法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但是如果沒有修持到靈性,讓法身慧命得以證悟,就只能一路錯到底,往生後續墮輪迴而已。

要實行修道的真義,必須解行並重,對自己的修道之路要有信心,雖然此時此刻,還無法萬緣放下,但是只要照著明師告訴我們的方法來用功行持,要有信心一定可以得到圓滿,怕的是自己沒有信心,又不肯拿出為道用功努力的堅決證道心。

當我們肯定所選擇的是證悟法門沒有錯之後,就應抱持一個決定相信的態度,堅持不疑,只准它成功,不准它失敗,奮發勇猛精進去修,這個原動力來自一個「信」字,若能直下信得及、把得定、作得主,不被外在五欲六塵所迷惑,用對方法,具有大信心,花開果成時自己便知。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