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珠璣識道 11


養性要虛無靜篤、無用無為

「性」者,乃「人之本來真面目」也,即「天命」之謂「性」。

靈性如同一團虛氣,靈體無形無相,雖是人人本俱有,然而大都不認有也不知其有,於是迷真逐妄,流浪在生死苦海之中。中庸裡︰「性在人在,性去人亡。」即是證明此性一刻不容離開此身。

修行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達到無我的境界,因為你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才能尊重你,接受你。

無我」就是拋捨了肉體的自我意識,沒有了自我,相對之下只有一元真相,無對立、無分別、無二元,自然虛無無為而靜篤。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珠璣識道 10


養神要清靜恬淡

要養神就要關閉一切邪念之心念,敞開一切正思惟之心扉。

修道要遣除私慾,淨化己心,改其過錯,避免罪過日積,在淨心下行善,才會無自尊、權勢與名位之別來行對立,才能達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功效。不僅世俗外務要清靜,內心也要常保清靜,才能恬淡自如,那麼其下手方法為何?只有靜下來而已。

我們的心體本靜,性體亦然,只是妄心感於物境而啟動,慾念生起而動之,所以要訓練遇境時能夠伏之不動,妄心已動時,需制之不動,因為一旦動念則失了本也違了道。天地萬物,生於靜而長於靜,失於動而亡於動。所以讓自己在欲起時,即使之不起,妄念已起時,則予覺破,令不續起。即古人所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訓練自己念念覺破,最終便可達無念了。

修道人的清靜恬淡,不是逃避世間,厭惡世間,而是在塵不染塵,不逃避世間的面對現實,並且能夠超塵脫俗,不同流合污,才是盡了責任與義務。



http://www.tsaitruee.com/ 上古全真諮詢網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正信正道上古全真教粉絲專頁


珠璣識道 9


養氣要心平氣和、守中守一

要養氣要心平氣和,還要守中守一,這裡的守中守一,不是丹道修門庭的守竅之法,而是以執中道為主法,亦即中庸之道,捨空、有兩邊來行中道,不執取左或右,只守之於內,守之於心,守之於性,不去守之於事,守之於物,守之於身外之物,最後雖然主中亦應捨,方為得證中道。各家聖人教人,皆以中道為體,又以一為道體,因為道本虛無、道本自然,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氣性不佳者容易氣鬱阻塞,宜調氣使之心平氣和,方能氣脈順暢,進而養出浩然正氣;修道人平時多注意飲食、睡眠、運動、休息之均衡,常常調氣養氣,行功立德,自可身體健康。
修道者忍氣安祥可得安寧,若怒瞋未改,無明之火一旦燃起,所有功德林皆焚毀,不僅消磨掉靈炁還造下惡業成了罪靈。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珠璣識道 8


養精要清心寡慾

心地的貪、瞋、癡、愛執染越重,心底越是黑暗,無明則越重,所謂「貪、瞋、癡,地獄三條根」;「慾不重,不生娑婆」,濁重者當然下沈,清輕者自然昇華到理天。

修道要養精,必須清心寡慾,更要內心無染;凡夫俗子常追逐於六根享受,心念隨著六根對六塵而有所住,甚至不惜犧牲、傷害他人來逞一己之私欲,讓光明自性蒙上一層又厚又重的私欲塵垢,所以永遠不能無欲清朗而逍遙自在﹗

凡夫只會算眼前「得多少?」,卻無法看到自己的靈性被遮障多少?只能計較短暫的世間名利恩愛失去多少,卻永遠不知法身慧命被自我意識隔離了幾千公里之遠﹗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珠璣識道 7


養品要無忮無求

凡事各有因緣,不能強求,一強求就會落入對待,落入執著,修道要無忮無求才能清心寡慾,一但有了對待、執著之後就會起凡心,起了凡心,就不能定,根本靜不下來,那智慧一定無法開展。

修道,不管修了多久,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執著心,放下虛妄的心。心要趕快放下,放下心來即是如來,放不下心來,就是凡夫。

一旦您的心可以放下時,心就會定,定在哪裡,體悟就在哪裡,可是一定要用真心
世間人追求外表逍遙自在,內心卻複雜難安,每個人都因假相而蒙蔽了真心,所以不會快樂。有些人外表雖然醜陋,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他的心很平靜、很公平、很逍遙、也很自在。如果你也想要逍遙,要拋開這些虛假的形相來重新調和。

假身形象還是要有,因為靈性還是要藉著形象來修真,只事不要再被你的心綁住,那才是真正在修、真正的瀟灑,也會比較安心自在。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珠璣識道 6


養德要蹈仁覆義,遵循仁義之道

修道要以身作則,樹立儀表,才能教化人心,引人於迷途歸於正道,正所謂:以身為教之意,古人講:以言為教,不如以身示法,以自身為度尺,嚴己律人,從仁義之信,培善正氣,尊天敬人,則必可生以身為教,德化感召之效。

依正道的軌則為準繩,念念正思為基本的規矩,時時省察,日日精進,遵循仁義之道,如同匯一股浩然之氣於心中,以真道本源為首,積德為先,存養己心,不失自然、不畏艱難、真心實修並且實踐篤行。

這也是上古全真一直強調的做人基本,如果沒有以身為教,家人親戚很難認同您的信仰,如果沒有培養浩然之氣,也就等於沒有正念,靈性容易受到外道利誘牽引,被靈界開除乃至斬首就有您的份。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珠璣識道 5


養生要無私無念

人都有道德標準,有些人道德觀重,凡是只為別人著想,不會傷害別人,總是將心比心,有些人層次更高,凡事不考慮自己,都在捨己為人,全心奉獻,這是無私

想要無念就要先平心靜氣,時時刻刻反觀自性,不要讓心浮動,更不要因為一件事、一個境就讓心轉動,起了波瀾,這是自己定力不夠的關係。

所有的道德觀會跟隨著時代而改變,要懂得自己取捨,但不是要您今天全部付出,就像有個大功勞一樣,變成大爺,然後就不管以後,也不管之後的心念造作。

所以做任何事要考慮長遠,有些事雖然起初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它有蘊藏的力量,例如發了大願最後沒有完成,誇下海口只出一張嘴,或是作了大布施,千想萬想要在以後得到回報或是獲得利益,甚至取回相等的東西,這都是忽略事物裡所蘊藏的力量。

隨時來反觀自性,讓自己的心平息下來,放下一切人我是非,自私作祟。

放下、要存誠,才能入道看得破,才能擔天下之大任,脫世間之韁鎖。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