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沒有遇到風雨、災禍,手心發軟、膝弱如水,精神衰敗、肉體欠安,沒有走到絕境之時,您就無法使蒙蔽的雙眼開啟,無法鼓起勇氣放手一搏,讓自己絕處逢生。
所以,面對人生坎坷,我們其實該要歡欣鼓舞,因為暗夜的降臨,也意味著黎明即將到來。
災禍臨近,必是有所警訊,也必當能夠成就,端看自己選擇繼續步行在滿是腐肉的道路上,繼續墮落,還是覺醒過來,來一場靈性拼鬥的戰役!
如果您沒有遇到風雨、災禍,手心發軟、膝弱如水,精神衰敗、肉體欠安,沒有走到絕境之時,您就無法使蒙蔽的雙眼開啟,無法鼓起勇氣放手一搏,讓自己絕處逢生。
所以,面對人生坎坷,我們其實該要歡欣鼓舞,因為暗夜的降臨,也意味著黎明即將到來。
災禍臨近,必是有所警訊,也必當能夠成就,端看自己選擇繼續步行在滿是腐肉的道路上,繼續墮落,還是覺醒過來,來一場靈性拼鬥的戰役!
智者一定會說「真相是公義的,欺騙者的謊言是邪惡的」。
然而我們愛謊言卻勝過愛真相,愛聽欺騙勝過愛聽公義,愛說使人著迷的話語勝過愛說實話!
所以,我們才大有憂愁,內心時常傷痛,翻轉擾亂,痛不欲生;原本賦予給我們的今世職責與事物,並未讓肉體確實執行,反倒千真萬確地被奪走了,殊不知靈性正要將您從幻相中抽離,讓您從死裡復活!
外在的欺騙者,我們不僅不能相信,更要了知他們的詭計,漠視他們的存在;內在的欺騙者,是自己狂傲自大的心識,總是誘騙、欺拐著肉體,陷入日常生活的七情六欲當中,讓生命變得凡俗而沒有價值。
這場靈性戰役只是要您當自己的劊子手,從泥地甚至糞堆裡展開,讓您不再沉睡!
不管您修了多少年,只要沒有達到自我意識的破滅,就很難達到靈體合一!為了讓靈肉磨合,即使沉浸在骯髒的下水道也都得爬出來面對陽光!
全身沾滿汙垢的您,充滿著矛盾與衝突,困陷於城市當中,宛如身處地獄,內心莫名的憂傷,還得披上戰甲,隨時準備應戰!
靈性的自我開戰,將帶著您脫離行屍走肉的日子,看見虛假和愚昧,協助您遠離被擄的窘境,斬除剿滅掉自我,邁向一元覺知,您將能於人間煉獄游仞有餘。
未來,上古全真與您共同面對,直到死亡之際〜
結語〜(最終回)
只要有自我意識就有障礙,如果沒有一個「我」,就不會製造障礙,感受到障礙,那麼障礙就不存在,這就是無分別、無對立。
「十牛圖頌」,是以牛譬喻這念心,說明修行心路歷程的十個層次。修行人如果對於每一頌都能了達其中的義理,以契悟這念心性,也藉此反省檢討,了解自己現在修行境界的層次,進而明白「更上一層樓」的用功之道,那麼,修行就不會走遠路,也不會以凡濫聖或是心生卑微。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頭牛,若不牧牛,這頭牛始終是一頭到處吃草的野牛,將來就會被人宰殺,苦不堪言;也就是說,若是這念心追逐聲色名利等塵緣,起貪瞋痴等煩惱,繼而造惡業,就得受苦報。若想超凡入聖,就必須時時刻刻鞭索不離身,勤於牧牛,當馴伏了牛脾氣,野牛就成了「露地白牛」。露地,為門外的空地,喻出離三界火宅,到達平安穩當的地方;白牛,為清淨無染的牛,喻最究竟的歸真法門。露地白牛,是在形容契悟本具的妙明真心,經過一番保任琢磨,這念心已達到真純不二、淨無瑕穢、了無牽絆、自在無礙的境界。
牛是現成的,人人都可以騎牛歸家,但要有功夫,才騎得上去。騎牛歸家以後,還須心境雙忘;當返回心地之本源,更得發大慈悲心,「入廛垂手」化導眾生,令皆能明悟心性。
所以,從開始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入廛垂手的次第用功努力,如是「降伏其心」、如是「護念其心」,想要圓滿實修自證的靈性生命修證旅程,首要工作必須把「我」抽出來,才能少煩少惱、放下得自在。
入廛垂手〜
如十牛圖的偈頌:「露胸跣足入廛來,抹土塗灰笑滿腮;不用神仙真祕訣,直叫枯木放花開。」
前面的「返本還源」,在這本性之體上站得住又站得長,這是自受用的境界,屬於自度自利之行。此處「入廛垂手」,則更進一步,以大悲心倒駕慈航,不畏勞頓穢垢,涉足眾生煩惱住處,廣行利他之普渡眾生之行,是修行的最後階段。
「露胸跣足」,是坦胸赤足,不假絲毫造作,舉手投足皆是慈悲喜捨的自然流露。「廛」,是指居住的宅地,用來比喻三界火宅。「露胸跣足入廛來」,指修行者已得身心自在,能夠悲智雙運,不隱居於山林,而能向下入市井塵境,在三界中利樂有情。
即使灰頭土臉卻滿面笑容,內所證得之清淨圓妙境界,與喧囂雜染之塵俗融合無礙,即使逢苦亦不憂,能忍人所不能忍,亦無有忍相,即是「抹土塗灰笑滿腮」,引領有情脫離煩惱的纏縛,步向解脫自在之路。
「花」,代表人人本具的靈性;「花開」指開悟,即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眾生在迷,不識自己本具的妙明真性,所以腐朽如枯木;當知真純不二的靈性,本自具足,能夠悟了就是神仙,涵攝一切靈妙要訣與慧性妙智,不用再向外他求神仙祕訣,如同枯木逢春而綻放花朵,所以說「不用神仙真祕訣,直教枯木放花開」。
因此,修行者要能「返本還源」,自得真道受用以後,再來「入廛垂手」,隨緣度有情,令眾生得到真道正路而受用並且明悟心性,但是必須謹記這是「最後的階段」。
返本還源〜
如十牛圖的偈頌:「返還本源已費功,爭如直下若盲聾;庵中不見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紅。」
耗費努力返回本源後的感覺,似有不如變成瞎眼、聾子的好,因為從「尋牛」開始,歷經種種的磨鍊及薰修,費盡心力,才得返回本源,到了此刻,才知道連「返本還源」也是多餘,因為一切都是本具的,本無生滅,本無來去,此時,再說「返本還源」,也是浪費唇舌,倒不如當下見而無見、聞而不聞,任他外境千變萬化,都如盲若聾,始終安住在本源智性之上。
身在庵中,卻不見庵前之物,已經超越相對,達到絕對的境界,因為若有所見,即落入有能見、所見的相對境界;在草庵中不見草庵外的景物,是形容這念心超越能所的這念心,正如同江水的蒼蒼茫茫及花紅柳綠,不假絲毫造作,本自天然,河水依舊無止盡地流逝,春天秋天花開葉落,四季自然時節不會停止聲息,一切都是現成的,所以是「庵中不見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紅。」
真正的「歸源」是在去除肉體滿身的習氣煩惱,與靈體和合,體悟出空性的智慧以後,了了分明,心識無滯,而這個智慧源自於靈性所生,不是外取而來,這個靈性智慧足以打破五蘊塵勞,戒掉三毒,不起誑妄,進入到無念而念、無住而住,最後凡事會以智慧觀照,雖一如平常人,對於一切事物中不再取捨,不會帶著執著和分別心,以二元觀念來看世界,而是把萬物的存在歸還給萬物,讓一切都能依照本來面目如實呈現,如此才能「真自在」。
來到「返本還源」時,一切萬法都歸回性之本源,達到能所一如的絕對境界,整個世界既是真空,又是妙有,也是實相,亦是真如,就是法王。
因此,不要落入或錯解了坊間道場教人「修空」的思維裡頭,宇宙的山河大地、日月星宿、是虛空,世界的萬物色像、泉源溪澗、一草一木,世間的好人壞人、惡法善法,都是本性本空、無法可得、自性真空,因此,學習讓自己見到一切事物的惡與善,都能夠不取不捨,也不會動念染著,心如虛空,才能含納萬法的無常與萬事的瞬變。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