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全真諮詢網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69

上古全真非常重視實修實證,強調既然有心要來修持古法大道,就應該立志當一位「行者」,而不是當一位「學者」;行者須把肉體的習氣斷除,達到深靜定慧,然後來與靈性和合,共同共修成長,提升靈能,以達靈體合一,這是靈性生命修持的重點所在,看似稀鬆平常的話語,真要實作實行,還真是得費上一番苦功呢!許多的學修者,因為不知實修實證的重要,終日埋頭於經論義理當中,不知自己已經成了學者,或是只願當個學者,論述精妙、口若懸河、見解超卓,這種人往往錯失正道而付之東風,因為他以為研究經論就是在修,他以為可以講經說法功不可沒,他以為論學高超程度越高,他以為自己「真的很行」,被拱的高高的,所以他要一直這樣下去,這樣做是對的!過程中忘了反顧、忘了檢視、忘了親而行之,所以有了我執、有了法執、有了我慢,非常可惜,依然只是個「風塵客」,無法歸家,無有了時。

當今的學修者,絕大多數都朝著學者的方向前進,而不願當個行者;佛門訓練學者、訓練講師、訓練法務,舉辦佛學論壇、發表論文,勉強以講經說法、辦法會、做佛事為基本行持,自修靈性寥寥無幾;禪門教禪,五花八門,生活禪、開心禪、佛茶禪、哈佛禪、般若禪、祖師禪……不勝枚舉,可說是禪風鼎盛,各化一方,自創者居多,已失禪風祖道;道門研究丹法、氣功訓練、經絡行氣、靈療訓乩……等,皆與原始修道真義背道而馳,實在令人唏噓,仰天長嘆。

由於外道猖獗,亂象頻傳的宗教環境影響之下,使得根器狹劣眾生,修道意志薄弱,根基厚利眾生,不敢貿然嘗試了脫之門,宗教傳到今日,有能力者多半隱遁,無能力者,急著出頭,有點名氣的,忙於沽名釣譽,失卻明心見性的最終目標,令人怨嘆!


大道本該無言,也從來不該屬名,但卻需要用言來顯出道法,讓大眾明白;所謂「無名強名是非生」,因此,請有緣大眾,務必胸襟豁達,容許上古全真說出事實,若無文字言跡,難以表達本意,以此專頁言跡來行方便闡述,願大家真心走入實修實證的行者之路。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68

「廣大心易發,長遠心難持」!

賴師兄最常警勵弟子的一句話就是:「大聲話不要講在前」!聽起來普普通通,卻也應驗了修道人的恆續心的確都是不足,有的都只有三分鐘熱度。

上古全真教導學子在肉體上的行持運用,首重個人人格的健全與道德的培養,除了外身的習氣斷除,內心思緒的澄淨,還要注意心念的造作,「依心起修」,用靜心後的智慧來克服所謂夫妻冤家、兒女討債、家庭牢獄等種種問題,盡力維持家庭間的和諧,孝養父母、夫婦和樂、家庭經濟無虞,把家當作是最好的道場,依靠讀經漸進轉化,自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一家和樂。

肉體能夠遠離欲著,解除煩惱,身心自在之後,便要來「依性啟慧」,也就是以靈性為主導,讓肉體來配合,因為靈性才是主人,只有他可以作主!何況修道路很長遠,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甚至狀況百出,如果光靠肉體的意志力來支撐,那麼遇到平坦大道、日麗風和時,您就會停下腳步留戀貪著,讓順境成了阻止您繼續前進的障礙;遇到崎嶇坎坷、大雨傾盆時,肉體則會畏懼而裹足不前,此時逆境頓時成了您退失道心的藉口;唯有靈知靈覺的妙有靈性,會帶領著肉體越挫越勇,憑藉著逆境來鞏固提升道心,而不會讓肉體「好順惡逆」的習性再度現前,否則修道之路不僅遙遙無期,也會永不可及。

眾生身處三界火宅,苦惱無邊,只有先求自渡才能渡人,從古自今,聖者都是降魔後而證悟,成就正等正覺,然後才來自利利他,否則「泥菩薩過江,自身尚且難保,如何渡人」?上古全真要求弟子一定要先將自己的煩惱、習氣、邪見、五毒等去除,接受靈體的存在,進一步來共同修持,得正定正慧以後,有機緣才來渡人,否則地基沒有打穩,就想要來行所謂「救渡眾生、行菩薩道」,很快就會跌個四腳朝天的。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67

什麼是「隨緣盡份」?

修行對於經學義理要能夠了達運用得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的學修者,因為精通經律藏,而成了世智辯聰的學術家,不僅無法靈活運用於修學當中,反而成了法執來障礙了修道,更甚者成了一股高傲之氣,目中無人,無法將生活與道來融合,成了自私的自我,生活過的一團糟;有些則只了解部分道理,不明其義,便大言不慚地說:「經裡講心即是佛,我有心,所以我也是佛!」這是因為不明真實的經意,而生起的我慢心,也因此造下惡業。

修行一定要經常返照,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煩惱垢?有沒有衝突垢?有沒有貪嗔癡垢?有沒有福德垢?我們必須盡自己的本分,來勤加努力修持善法,世間的十善業,可以累積福德,但是假使貪著福德,就是一種垢,修行欲求家勢興旺、子孫滿堂,也還是有於所求,只要有所貪著,就會成了障礙,就不是真正的「隨緣盡份」。因此,要靠自己一分一分地去除習氣,用恆續心與堅毅力,不斷地返照覺察,不讓執著貪取的心念生起,不讓內心衝突廝殺,不在外相上執著,即使修一切善也不執著於有善的果報,持續不間斷地內修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不是您的強求不來,該屬於您的別人也搶不走,慢慢地,自然可以去除掉污垢與斑點,自性寶衣就會變得不那麼容易卡污成結了,為什麼「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就是怕自性寶衣失去了本性的光彩呀!

明白了道理以後,道在哪裡?道不離心!根本不需期待佛菩薩來加持,也不需要自稱上師者來外力灌頂,更不需要往外去求,東奔西跑,這些都是多餘而且不必要的冤枉路!只要返回自心靈性,隨時檢討改進自身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不讓六根繼續攀緣六塵外境,肉體願意真切地為靈性付出共修,成為一體世界,成為生命共同體,不僅不會再入流轉生死,也能保全自己的法身慧命。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66

請問您是個門外漢嗎?
到底是「修道容易悟道難」,還是「悟道容易修道難」?

無論修禪、修淨、修密、修律,無論您所修的是哪一門法門,都是要歸於這念心,只有回歸到心地法門裏頭,您才能於這念心當中,照見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是清淨的自性靈性,當您找到衣線下本有的靈智覺性,大道自然而然現於當前,否則天天講經說道,永遠就只記得名相,無法契入真道核心,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修道容易悟道難」。

假使不能了解什麼是道,心總是靜不下來,一直向外東求西找,東分別、西對立,這討厭、那討厭,一直在波浪中翻滾攪動,看到好的就起善念,壞的就起惡念,波浪就會一直無法平靜,沒完沒了,永遠都是一潭淤泥濁水,無法顯現出清淨的自性靈性。知道嗎?其實這些起起伏伏的波浪,都是我們在「攀緣」下所造成的,修道中一旦沾染攀緣,清淨本心一定會被蒙蔽,進而影響了定靜和智慧,假使能夠在俗塵雜事之間,漸漸遠離攀緣的習性,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保任住好不容易才有的些微定靜與智慧,持續五分鐘、十分鐘……乃至一天、一月、一年……,等到定慧兩者皆已具足,道業增長就不再是難事了。

有人說:「悟道容易修道難」,悟道靠因緣,修道而成道也要靠因緣,如果沒有過去的善根、慧根與福德因緣,的確要聽聞到究竟解脫的正法,是比較有難度的,即使無上的靈性修持法門,已經活生生地擺在您眼前,您也一定會錯過,會提不起真心,會懷疑猶豫,大多數的修道人,都是如此,缺乏長遠心,想要求快求疾速,不知要依心起修、依性啟慧,總是讓自己的心念時時刻刻掉入波浪攀緣當中,內心不僅無法平靜,再好的修道因緣也同樣擦身而過,永遠只能聽到一些方便法門,永遠只能於世間法的修行中穿梭,永遠進不了出世間法的修持道門,永遠只能作個「門外漢」!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65

修行最低的限度要能夠「了達正確的知見,轉化過去錯誤的認知」!

有許多的修道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活在邪知邪見當中,例如:「睡不著覺,就說是風水不好、屋樑壓頂」,「去到一個地方,自己的心不安,就說那個地方不清淨」,「自己不了解靈界,還想處理靈界的事物」,或是「心中有鬼、怕鬼,到處散播謠言」……等,很多很多無奇不有的現象,充斥於修道界當中,這都是因為缺乏智慧而產生的「心魔」所造成,因此,有了正知正見,內心光明,外在的魔境自然不會現前。

正確的思想觀念,正確的修行方式,讓我們無論處在何種地方,都感到心安平靜而理得,處處都是淨土,不但不會走錯路、繞遠路,還會越走越光明,越走越自在,不再逃避,不再追求神通;靈性生命的修持,就是要我們的肉體在因上努力,修忍辱、修智慧,讓道業漸漸有所成就,藉由靈體與假體的共修並進,靠正知正見、靠定靜、靠智慧來了生死,這才是「開佛慧眼」,不假外力透過自力修持而成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才能八風吹不動。


要想「見道」,只有把心靜下來,才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安住於中道,不想好事、惡事,不想美、不想醜,沒有好壞、美醜的分別,也才不會貪愛取捨與對立,心定了自然可以作主,能作主時就是有了智慧!有了定與慧,就是無上菩提心,就是見道了,根本不須外求,根本不須強名來安個什麼道,只要勤加努力,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對道有所悟了;六祖慧能大師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那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意思即是如此!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64

要知道自己修行有沒有進步,就從自心來檢討,既然有心要來修行,就要改變自己,對任何事物都不要去生惡念,不要去起仇恨,不能讓惡念存在於心中,一樣要從因上來努力,讓自己做個有德的人,如果能夠修德有成,性德自然顯出,怎樣才能修德?「忍」就屬於其中一種,能忍就能除惡,就不會對立而達到無諍,不起分別就會有平等心,就會放下我執,心中不會再老是惦記著別人的過失,此時才是達到真正的無我,自心必定清涼與自在。

很多的修道人偏偏無法做到這一點,對於他人的缺點、過失,總是念念不忘,三天兩頭還要再找人嚼一下舌根,造造口業,總是守不住自己的口;遇到別人指正自己的缺點,更不能接受釋懷,認為對方在找麻煩,和自己有仇,始終懷恨在心,等到報仇時機一來,不出一口氣是絕不善罷甘休的!這就是缺乏忍的功夫。儒家講:「小不忍則亂大謀」,假使一點小事都忍不下來,而心生煩惱,那麼無論平常多麼有智慧、有地位、有權勢,也都只是表相而已,最終還是會被「看破手腳、露出原形」,相反的,如果遇到事情,忍得下來,就能成就大眾之事,荷擔道務聖業,自然得到眾人的尊敬,這就是「忍者無惡,必為人尊」的道理。

世間事要修忍,道場中也要修忍,不是壓抑、克制、強制的忍耐,否定這些現象的存在,而是在各種境界的折磨考驗中,能夠真正的不被影響,不起苦惱而掙扎,能夠真心地消融掉、化解掉,而不再用病態的心理去填滿滿腔的忿恨不平。唯有修忍,才會產生靜定的力道,讓靜定的光明智慧來去除內心的汙垢,心垢去除了,才是真正的光明,修行得不得力,就是在於自身有沒有定力與智慧,這才是真正的「放光動地」!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真一笑談!信不信由您 63

修道不能天天求神來保佑、來加持,更不應該看到佛經裡的摩頂、授記,就常常期望著、幻想著有這麼一天,這不是正確的修行心態,因為這樣變成了有所求的在修,不是從「真心」裡所產生的力道。

想要使自己立刻獲得大智慧,乃至大神通,都是對修道的真義了解的不夠,知見錯誤所造成,想想世間上的每一件事情,它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背後有許多成就事情的因緣和付出的勞力與心力,有許多人的服務與貢獻成了增上緣,才可以成就事情的圓滿;修道也一樣,必須從「因」上努力,才能彰顯出「果德」,如:因為修忍而產生「定」的力道,那麼忍是因,定力是果;因為心定了,「能忍自安」,就不再被煩惱所纏縛,得心自在,能夠產生定靜,自然生出光明智慧,因此定靜是因,智明是果,而這些因上的努力,就是要從「忍辱」和「定靜」來下手,才能進一步依靠靈性的指引,來讓肉體產生真正的大力。

「忍辱」是最有力的,因此修道首重學習忍的功夫,有了忍力,再透過出世間法的靈性修持,才能得到智慧的果德,乃至神通,如果只是在世間方便法上徘迴,沒有真正切入修道的核心,就只能在凡夫的智慧中、世智辯聰中打轉,境界一來東倒西歪;只有靈性開啟後的覺知妙智才能帶領著肉體,生出光明的智慧力量,有了光明,這一生就不會再迷惑顛倒、糊里糊塗走錯路、做錯事了。

上古全真強調從真心裡產生的力道是最有力的,包括忍力、定力、智力、神通力,這種力才是「真力」,由靈性主導下所產生的力不會隨時間、空間來改變,與世間法的力並不相同,很多人不明白,不知道真誠的面對自己,常常在做一個「虛」的人,也不知道如何提問,如何轉化,一直打著「自己有在修」的名號,卻帶著滿身的苦惱,因此只能一直在缺乏靈性共存且沒有真心的修道過程中,載載浮浮無法獲得安心!


http://www.tsaitruee.com/
http://www.facebook.com/tsaitruee




直視靈性!無心自寂 38

  我們一直都只是個孩童 ?! 當您深入了解靈性是如何運作的時候,肉體願意配合重新與他融合,漸漸學習共同和諧一致的運作,那麼,您的生命就會轉變,成為一位 「 人類成人 」 。 這一切,要自己親身實作,實修應證,用聽的沒有用,用想的也無益,用看的就只能在門外,要走進來親身體...